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融合框架

人工智能 (AI) 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将这项技术与面向未来的战略重点相结合。

如果没有周密的规划,人工智能在支持教学、学习和学校运营方面的潜力可能会被意想不到的后果所掩盖,

比如,缺乏访问权限、过度依赖自动化、隐私保护、学术伦理不端、数据安全以及数据滥用等等。

过去这几年,世界各个国家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球各级各类学校,从幼儿园到到高等教育,都在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力求赋能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全面深入融合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重塑学校,变革教育。

然而,到底应该如何让政府的政策落地,如何将满腔热情和良好的意愿,付诸实践,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这不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挑战,也是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任人工智能整合融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事实上,在很多场合,自留地君都曾多次表示,

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未充分准备的变革可能事与愿违,不仅会造成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浪费,打击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变革积极性,甚至会带来长期的、可怕的后果。

简单地说,未充分准备的变革差不多就是蛮干。

4月,堪萨斯大学创新、设计与数字学习中心(CIDDL)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新框架,旨在在各级教育中负责任地实施人工智能。这个框架文件名为《学前至高等教育阶段负责任人工智能整合框架:以人工智能就绪解决方案赋能全体学习者与教育工作者》(Framework for Responsible AI Integration in PreK-20 Education:Empowering All Learners and Educators with AI-Ready Solutions)。

堪萨斯大学在一份新闻公告中表示,该框架是根据与美国教育部的合作协议制定的,“旨在为学校如何将人工智能纳入其日常运营和课程提供指导”。 

该文件提出了四项主要建议:

1、建立稳定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该框架建议:“在所有人工智能流程中,优先考虑教育者的判断、学生关系和家庭的意见。避免过度依赖自动化来做出影响学习轨迹、行为反应或教学安排的决策。” 

此外,该报告还强调了透明度和遵守数据保护法的重要性。

框架建议各级各类学校“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确保透明度与监督机制”,以及“遵守学生保护法律法规”。

这是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任人工智能整合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以人工智能就绪解决方案赋能全体学习者与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原则。

2、实施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融合战略规划

报告建议建立一个人工智能融合工作组,其成员包括教育工作者、行政部门、家庭、法律顾问、教学技术和特殊教育部门的代表。

在采用人工智能工具之前,应进行审计和风险分析,并优先考虑符合战略目标的工具。

如果学校不主动制定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融合战略规划,教育内容和方式就可能与社会发展脱节,学生也可能在未来社会中缺乏竞争力与适应力。

学校有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融合战略规划,才能避免盲目应用、碎片化尝试,真正实现全局优化、可持续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人工智能教育机会

学校应要求人工智能工具提供多种内容访问方式、多种学生回应和表达选项,以及可定制的执行功能和专注力支持,并符合无障碍指南。

该框架还警告学校,应禁止人工智能工具对个人化教育计划资格或其他服务、纪律处分或学生进步做出最终决定,以防止算法误判。

4、进行持续评估、专业学习和社区发展

该框架建议学校建立持续的审查和改进循环,将教育工作者培养为知情的用户和决策者,并在整个机构内建立人工智能准备和数字判断。

Basham, J., Vasquez, T., and Fulchini Scruggs, A. (2025). Framework for Responsible AI Integration in School Districts: Version 1. The Center for Innovation, Design, and Digital Learning (CIDDL).

CIDDL发布的这个框架为从学前班至高等院校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且可操作的方法,使其能够采用人工智能工具来改进教学实践、保护学生权利并赋能教育工作者,确保技术成为促进人类进步的工具。

https://ciddl.org/wp-content/uploads/2025/04/CIDDL-Framework-for-Responsible-AI-Integration-in-PK-20-Education-FINAL-2.pdf

将人工智能负责任地融入学校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的教育变革,

而非一次简单的技术采购。

从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到规划审慎的实施步骤,再到构建完善的伦理-风险-评估闭环和可持续的财务模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步都应当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

唯有科学决策、稳步推进、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落地生根。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要求一线教师具备开放的学习心态,更要求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建立起坚固的伦理围栏。

通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未来之路充满挑战,但也蕴藏着无限可能。

唯有以负责任的态度、系统性的规划和持续的努力,

我们才能确保这项强大的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的根本使命

——培养能够思考、能够创造、并能为人类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下一代。

您觉得,是这个理不?!

2023年9月2日,天河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委托项目专家组工作会议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