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为人工智能素养设计师

例行阅读,读到一篇好文章。

这是由香港中文大学 Miao Yue, Morris Siu-Yung Jong,Yun Dai 以及 Wilfred Wing-Fat Lau 四位合作发表的一篇文章,读来很受启发。

Miao Yue 和 Morris等人的这篇题为《学生作为人工智能素养设计师:基础教育中学习和教授人工智能素养的教学框架》(Students as AI literate designers: a pedagogical framework forlearning and teaching AI literacy in elementary education)的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上。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391523.2025.2449942?src=exp-la#d1e280

文章指出,人工智能 (AI) 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凸显了人工智能素养在技术驱动的未来中的重要性,凸显了让公民掌握人工智能相关能力的必要性。世界各个国家都采取了诸多措施推动和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尽管全球许多国家都试图通过国家政策和创新项目,来努力尝试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K-12课程体系,然而,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并面临巨大挑战(Dai,2024)。

人工智能素养的学术讨论已蓬勃兴起,坎德尔霍费尔(Kandlhofer)等学者在此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界日益形成共识:人工智能素养将如同读写能力一样重要,应尽早纳入教育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苗逢春团队(2020)指出:单纯知识技能不足以构成完整素养,必须理解AI的潜在效益与局限性、适用场景、伦理考量及社会影响。在文章中,作者指出主要面临两大核心难题:一是如何确定K-12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另一个挑战是K-12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缺乏研究和已建立的教学基础。

Morris等人在这篇文章中采用包含AI知识、AI技能、AI伦理与AI态度的四维框架,既呼应学术前沿讨论,又契合加涅(Gagné,1974)的教学理论分类——认知领域(事实性与概念性知识)、动作技能领域(实践操作能力)与情感领域(影响决策行为的态度价值观)。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391523.2025.2449942?src=exp-la#d1e280

在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教学框架——“学生作为人工智能素养设计师”(SAILD),旨在通过设计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解决方案来促进年轻学习者获得人工智能素养。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391523.2025.2449942?src=exp-la#d1e280

文章所提出的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四维框架颇有见地,对于深化和发展人工素养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过去这几年,各地出台了林林种种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政策,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材成为了各出版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相关企业也聚焦和瞄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市场,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然而,如果我们搞不清楚什么是人工智能素养?它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自然就无法设计和开发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而至于到底如何来真正落实中小学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在什么时机教?怎么教?怎么教得更巧更有效?作者所提出的“学生作为人工智能素养设计师”SAILD教学框架,对于广大中小学和一线教师推动和发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391523.2025.2449942?src=exp-la#d1e280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