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客:微 课 程

        美国发端于Twitter的微博,自2009年起,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来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营销、微媒体、微传播、微广告、微课程等等一系列的“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这篇微文章中,关中客并不想涉及其他的内容,只想跟读者诸君聊聊“微课程”。

        微课程的概念,在国内,是由关中客的学生,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君率先提出来的。在胡铁生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其实,在国外,也早已经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胡安学院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法明顿市,学校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两年制综合性学科大专学院。目前,圣胡安学院不仅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大专和证书类课程,而且还开设有相关专业的网络在线课程。不仅如此,戴维.彭罗斯还是桑盖德高等教育技术服务公司(SunGard Higher Education )的课程设计师。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式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高等教育记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分钟长度)的演示。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成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

        教授们准备的课程少则个把小时,长则几个小时,甚至更长。要将这些课程压缩60秒钟的东西,这实在是一项艰巨无比的任务。对于有兴趣的老师,不妨依照戴维.彭罗斯的五步来建设自己的微课程,在教学中加以尝试。戴维.彭罗斯建议采用以下五步来完成1分钟微课程的开发:

        1.罗列在6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你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

        2.写出一个15分钟到30分钟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那些核心概念提供一个上下文背景。

        3.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三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如果你想制作成纯语音的课程,那么就不需要摄像头了。制作完成的节目长度必须是60秒到3分钟之间的。

        4.在这个课程之后,设计一个任务,使这个任务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者开展探索这些核心概念的活动。如能与写作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它可以帮助学生去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

        5.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你的课程管理系统中,以供课堂教学使用。

        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而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却引起了人们的争论,其中既有正面地肯定,也不乏负面的批评。

        随着教育工作者对更加主动的学习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和面对面教学都是尝试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变革与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地尝试,的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在线教学以及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作为课程教学的组件和资源来使用。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微课程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说,“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无独有偶,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程并不必然地决定课程教学的质量,他强调说,这些微片段只是允许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被他称之为“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微课程概念必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很显然,它不可能适应于所有的课程。对于那些简单的、以介绍某个简单的核心概念而言,也许它更适合,而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也许并不适合。对于课堂教学中班级讨论是否适用,也有待进一步地实践检验。因此,胡铁生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探索,也许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读者诸君,你怎么看微课程,它会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组织教学的一种高效地方法吗?

        【Johnnie题记】本文系关中客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撰写的随笔文章,本文未经杂志社及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特此声明!谢谢合作!      

14 评论

  1. 焦导的思考将为我市后期的区域微课资源建设与深化应用研究指明方向!感谢。抛出几个困扰我多年的相关概念,如何定义和区别及开发应用?课例、录像课、课堂实录、课例片段、视频教学案例;微课、微课程、微课堂、微型课、微型课程、微格课、微课件、积件。如果用英文来翻译“微课”,是用Microlecture好还是Microcourse好?抑或有其它更好的翻译?请指教。

    • 哈哈!你一口气丢出了一大堆问题,我一时半会还回应不过来!呵呵!我先回应一两个,后续再补充!
      1、你提出了一大堆概念,我觉得都密切相关,甚至很难区分。但是,它们还是各有侧重,在属性上也略有区别。对你而言,我觉得应该将你提出的"微课程"概念进一步完善,当然,跟这些类似概念的辨析不可或缺。
      2、和你的“微课程”最近接的是“微课”、“微课堂”、“微型课”、“微课件”等等。“微课堂”不见得是在线的,不见得是视频形式的。在面对面教学中,1分钟讲清楚一个问题,也算微课堂吧。“微课”多义,可以做不同解读。“微型课”是相对大型和完整的课程来说的。“微课件”不见得是视频性的。
      3、这里所说的“微课程”,在我看来,有几个特征。一是“微”,鬼子说60秒,你说5-8分钟,我觉得都可以。二是“课”,以视频形式,在线课程,亦可用于课堂教学。
      未来研究的重点,我想是“微课程”设计制作的方式方法,背后的理念,应用的模式(希望春青童鞋聚焦与这个问题)。可以研究的东西还很多,有待更多的研究。
      让我们一起为之努力!

  2. 关于微课要研究和探索的东西还太多,期待同行多指导与交流。本人初步做了一些实践和总结,撰写的文章《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初定将发表在2011年下半年的《电化教育研究》的某期上,敬请关注。

  3. 焦老师好,我是电视方向研究生林婷。
    我最近也对微型课程很感兴趣,想从视频的角度切入,尝试将其作为毕业论文开展研究。因而看到您的文章很惊喜,也意识到自己目前对微型课程的认识仍非常浅薄,亟需从更广范围搜集文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4. 老师,我之前查阅文献以微型课程、Microlesson、Minicourse等作为关键词。文献提到,微型课程是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开创,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引入美国的课程改革;新加坡于98年开始实施微型课程(microLESSONS)计划。您提到的Microlecture,与Microlesson有没有区别呢?对于电视方向研究生开展微型课程研究,您有何建议?望老师赐教,谢谢!

    • 林婷你好!迟复请谅,这两天BLOGBUS很不正常,常常无法登陆。同样是使用MicroLecture这样的词,在不同的时代意义应该不同。比如,上世纪60年代所谓的微课,兴许是微型课堂教学的意思。而今天的微课,大意是微型课程视频(实录)之类的意思。至少胡铁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他的。
      关于微课的研究,角度应该很多。建议你侧重课程设计与开发,也许会更好一些!你说呢?

  5. 焦老师好,我是信息方向研究生金煜良。
    您文章中微课程开发步骤的第2点是写“15分钟到30分钟的介绍和总结”,而作者原文是“2.Write a 15 to 30-second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时间单位是否应该是“秒”呢?O(∩_∩)O~

      •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秒”,原因有二:
        1. 下文步骤3提到“The finished product should be 60 seconds to three minutes long”(上文也有提及),若译为“分钟”,则超出这个时间;
        2. 根据文章开头和5个步骤前的一段文字,可推断这几个步骤是教我们如何将60-minute lecture(or hourlong lectures)浓缩为ONE-MINUTE LECTURE,因此才有步骤1中“列出原来60-minute lecture的核心概念”。
        以上是个人见解,还请焦老师指导!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