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纸质阅读到了末路吗?

 

纸质阅读到了末路吗?

2011年07月30日 10:00:02 来源: 光明日报

“自从有了这几种电子阅读器,我就把书都扔了!”

  读书新闻点:北京风入松书店正式歇业、全球实体书店萎缩、谷歌实施图书馆上网计划、韩国计划2015年全面使用数字教科书、电子阅读设备大幅降价,如此等等,最近纸质阅读的“坏消息”层出不穷。纸质阅读真的穷途末路了吗?事实上,无论回答“是”或者“否”都还为时过早,因为在人类信息媒介发展史中,有些传播方式已消失在新技术的洪流中,比如,唱片、磁带,但是有些却顽强地生存下来,比如图书、报纸、广播。不过,任何历史经验都可能对目前颠覆性的数字化革命失效。美国学者达恩顿的新著《阅读的未来》,给我们认识纸质阅读的未来、认识出版业几百年来的最大变局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

电子书替代纸质书?没那么容易!

  自从第一份“电子书”1945年在美国问世以来,传统图书就被频繁宣判死刑,以致我们担心哪一天书架将空空如也。然而,即使在数字技术最发达的美国,纸张的消耗量仍比以往都多。连比尔·盖茨也声称自己更喜欢在印有文字的纸张上阅读:“电脑上的阅读仍然远远比不上在纸上的阅读,即使是我——拥有最先进的设备、热衷引领网络生活方式,但遇到超过4-5页的材料,也会将它们打印出来。我喜欢随身携带材料,并在上面批注。”无论iPad,还是Kindle,再巧妙的电子阅读器也与纸张存在巨大的鸿沟,阻止着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完全替代纸张的程度。

  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对于电子出版业的迷恋会持续不断呢?这种迷恋似乎经历了3个阶段:最初的乌托邦式的狂热、中间的梦想幻灭期以及务实主义的新趋势。起初,我们认为可以制造一个电子空间,将万事万物装进其中,让读者随意读取。接着,我们发现没人愿意永远在电脑屏幕上阅读或者与一堆电脑打印文件纠缠。现在,我们意识到了用某些为特定目标和受众订制的电子出版物补充传统图书的可行性。

  在堆积如山的博士论文中,能被学术出版社出版的依然是少数,数字出版的确是一个捷径。然而,对于大学里的青年学者来说,教职评议委员会更看重的还是纸质书。电子专著远非乌托邦似的美好,它只能满足学术群体密集出版的部分需求。

谷歌替代图书馆?没那么简单!

  从2004年起,谷歌把数以百万计的图书数字化并将之上传网络,这些书来自大型研究型图书馆的收藏。这项工程被称为“谷歌图书搜索计划”。这个计划承诺建造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图书馆,人们可以免费或者以低廉的价格通过网络找到自己想看的任何一本藏书。

  谷歌真的可以替代传统的图书馆吗?事情没那么简单。

  首先,当谷歌这样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图书馆时,他们不只是视之为供人们学习的庙堂,他们看见的更是等待挖掘的财富。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鼓励人人求知。但如果允许将图书馆馆藏商业化,那就意味着公共利益的私有化。尽管标榜免费共享,但恐怕终有一天谷歌会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从这些本该属于公众的图书中获取商业利益。

  谷歌的支持者相信可以将所有印刷的纸质书传至网络。这样的言论误导我们忽视图书馆。可事实是仅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的藏书就已经远远超出谷歌目前的数字化能力。更不用说在世界范围内取代图书馆的纸质书馆藏。

  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公司的衰落也在加快。谷歌也许会解体或者被更强大的技术公司超越,可以让谷歌的数据库失去时效并在市场上消失。电子企业此起彼伏,而图书馆已经存在了若干世纪。与其宣称后者已不合时宜,不如加强其作用,因为易过时恰恰是电子媒介的特征。

  谷歌的雄心受到阻碍的关键原因,是无论数字技术多么发达,也不能提供一本纸质书给人们带来的全部感受。例如,不同开本的书,拿在手中显然可以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而纸张的材质、印刷质量和装订风格也让我们对同一内容的图书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纸质书还释放出特别的气味。法国一项调查显示,43%的人认为气味是书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想要静心读书的人可以挑出一本纸质书,轻松翻阅、享受纸上的墨迹散发的魔力,没有任何电子屏幕能够像印刷书页那样令人满意。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