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午饭之后,心烦意乱,全归罪于自己的一头乱发,于是决定去剪发。

      还没剪完,便接到了WYQ兄的电话,要我去他家楼下喝茶。剪毕,驱车前往。

      茶庄离校园很近,名曰同兴号。空间算不得大,但是被主人收拾得清新雅致,茶叶自然是少不了的,各色款式、泥料、工艺、来由的茶壶,把整个茶庄装点的俨然一个茶壶博物馆。

      落座茶叙,期间主人拿起一把葫芦状茶壶,上面有题字,主人问我上面写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我一看,是“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至于什么意思,我大体可以意会,但无法言传,至于出处典故,就不得而知了。

      于是,我随手习惯性地拍了张照片,发到了新浪微博上,希望得到网友的远程增援,可惜响应者聊聊。晚上回到电脑前,在网络一检索,这壶里还真是有不少学问啊!

      这壶乃曼生十八式之葫芦,题识为“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曼生十八式是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的紫砂壶。有传世“曼生壶”之称谓。网络上说,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曼生壶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

      这陈曼生何许人也?陈曼生,名鸿寿,号曼生,又号:老曼、曼寿、曼公、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清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制陶家。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道光二年(1822年)卒。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左右,陈曼生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邀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有的壶铭由其门客及僚属江听香、高爽泉、郭频 迦、查梅史等代书和代刻,凡此均署双款,即除有曼生款外,并有频迦等款。

      《阳羡砂壶图考》说:陈曼生“素善书、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八分书尤简古超逸,脱尽恒蹊;篆刻追踪秦汉,为西泠八家之一;兼好六法,意到生趣盎然,山水不多着笔,悠然意远,在姚云东、程孟阳间,亦工花卉兰竹,其言曰:‘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时见天趣。’沟通论也……曼生致力诗古文辞,居恒著述自娱,有《桑连理馆集印》、《种榆山馆诗集》。”

      正是这位陈曼生将紫砂创作带入另一境界,使得文人壶风大盛。有人说,到了陈曼生,紫砂壶才完成了它承载的全部美学内涵,才真正迈进了高雅艺术的殿堂,彻底摆脱了工匠装饰的流俗之气。

      还是说回曼生十八式之一的那把壶。那把壶名叫葫芦学士壶,壶身铭文:”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壶底方印”阿曼陀室“。把梢方印”彭年“。这把壶型如实物,充满情趣,线条优美浑圆,小环设计精巧,拔动生响,与壶体相得益彰,制作精湛,泥质特殊耐人寻味,砂质匀均,乃壶中珍品。

      这曼生十八式及其铭文如下:

            一、“石”,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二、“汲置”,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三、“却月”,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我为规。

            四、“横云”,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

            五、“百衲”,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六、“合欢”,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七、“春胜”,宜春日,强饮吉。

            八、“古春”,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九、“饮虹”,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十、“瓜形”,饮之吉,瓠瓜无匹。

            十一、“葫芦”,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十二、“天鸡”,天鸡鸣,宝露盈。

            十三、“合斗”,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十四、“员珠”,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十五、“乳鼎”,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十六、“镜瓦”,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十七、“棋奁”,帘深月迥,敲其斗茗,器无差等。

            十八、“方壶”,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f94590100lj1r.html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