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ie点评】我们的许多地方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由应试教育导致的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天性和对学习的乐趣。山西新绛中学的探索可以说是值得赞许的大胆尝试,新绛中学的教改样式不正是我们期望看到的教学面貌吗?把时间给学生、把获取信息的权利给学生、把表达权、话语权和选择权给学生,让学习和教学变成一件令人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事情。
如果越来越多的中学能够学习和借鉴这样的模式,而不是一味地守旧惧变,相信我们的基础教育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这里 Johnnie全文转载《中国青年报》6月16日的这篇李新玲的报道,也欢迎朋友们就这个话题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
县高中探索教改只上半天课 高考录取率不降反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6日03:11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新玲
“没想到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县城里,居然有一所真正把新课改的目标‘自主、探究、合作’落实到每节课,落实到每个学生和教师身上的中学,而且是在被视为‘改革禁区’的高中。”在从山西新绛返回北京的火车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这样感慨。
新绛县,位于山西南部,是运城市下辖县。杨东平一行从北京乘17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此地,只是为了看这里的一所县中——新绛中学,一个每天只上半天课的高中。
一所县里的高中只上半天课?最初,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高中的时间都被各科老师填得满满的,尤其是各地的县中,更是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著称。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所中学自从进行“每天只上半天课”的教改措施之后,高考升学率不降反升,每年高考二本上线率提高10%。
这究竟是一所怎样的中学?
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全是自习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记者随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一行来到新绛中学,向校长提出要听课。得到允许后,却没有被通知去听哪节课,校长宁致义告诉记者:“哪节课都行,什么时间进去都可以。反正上午是展示课,下午是自习课。”
当天下午,记者随意进入几间教室,看到的情况大致相同,学生的课桌都是6个或者8个摆成一组,像开圆桌会议。学生或者看书、做习题,或者与旁边的同学小声讨论,老师则在几组间随意走动,如果学生有问题,老师就单独讲解。对于突然进入教室的参观者,学生们视若无睹。
单从下午的自习课,还看不出这所学校有何独特之处。第二天上午,记者再次到学校听课。
高一四班正在上物理课展示课,讲台上一名学生正在用已知条件推导动能定理。老师站在台下,与其他同学讨论这个名叫柴永杰的学生推导的是否正确。
课桌上放的是老师提前发下来的“探究学案”,前面几句话是这样的:台风、龙卷风为什么可以卷起房子、汽车?水为什么能推动水磨?为什么一只飞鸟可以造成飞机失事?……
这些现象都与动能有关,把学生引入一种学习情境。之后列出的就是动能定理、与之有关的概念、要领,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内容有哪些,还有几道相关的例题。
根据这份学案,学生在前一天的自习课上已经预习了相关内容,也做了几道典型的例题。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与同小组的同学讨论,如果大家都解决不了,可以把问题写在“互动卡”上,交给老师,老师在课上重点解答。展示课后,学生还会写出学习报告,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被现实逼出来的教改打倒“满堂灌”
新绛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山西省示范高中,但在2004年以后,学校一度遭遇办学危机:周边一批民办校兴起,学习成绩好或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都选择到市区和民办学校就读,导致学校生源明显下降,部分教师也辞职到民办学校去拿高薪了。
“生源相同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取决于模式;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取决于生源,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课堂改革,彻底改变教学模式。说明白了,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打倒老师满堂灌!”校长宁致义说。
从2005年开始,新绛中学尝试课堂教学改革。2008年,随着山西正式进入高中新课改,新绛中学也开始在全校大规模推进教改,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问题解决式课堂。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在推行过程中,尤其在高中遇到了许多阻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害怕学生成绩下降、高考录取率降低。有些地方在小学、初中把学生自主学习搞起来,但在高中却不敢行动,害怕踏入“教改即成绩下降”的怪圈。
可新绛中学却成功地走出了这个怪圈。谈起推行问题解决式课堂的成效时,宁致义总是首先说学生学习有兴趣了,会自主学习了,然后才会提到高考的成绩提高了。从2009年开始,新绛中学的高考二本上线率逐年提升,每年大约提高10%。
目前新绛中学的做法已经在山西11个县的中小学推广,到今年9月全省将有五分之一的县推广这一教学模式。
“半天上课,半天自主不是我发明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这样上课的。”有人经常问宁致义,这套东西是不是去国外参观学习时学回来的,这名山西师大物理系的毕业生回答:“我从来没有出过国,只是在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半日学习、半日自由活动的作息制度。学生自愿地参加课外阅读、课外科技小组活动。所有学生到毕业时读小说100部,科普读物100部,全部学生能装卸内燃机、电视机;全部学生会拉手风琴;全部学生都能做诗。在学校期间,学生每年都要种一棵树。经过十几年,校园到周围的村庄已经变成了一片森林,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风力发电厂,而且高考升学率居全苏联之首。
教室里计算机可以随时上网
在新绛中学,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个班都有几台计算机,年级越高,计算机越多。这些电脑不是摆设,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可以随时上网查资料。上课时,一旦学生对老师所讲有疑问,或者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太清楚,师生马上可以上网找正确答案。
“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广度都比老师快和多,如果限制他们上网,他们就会翻墙到外面网吧去,还不如放在教室里,对学习有帮助。”宁致义说,这也防止老师照本宣科。过去是一个老师在网上备课,现在是全班学生在网上学习。
老师做的课件可以从网上找到,不会的知识点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那么老师在课上的作用是什么?
“服务者,让老师服务于学生,把过去的大锅饭,变为点菜制,让学生学会独立表达。”宁致义认为教改的目的就是把过去“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李玉红带高一年级的语文课,她的体会是:“过去是我们告诉学生,现在是启发学生,一层层让学生自己说出来。”
有一节课,讲苏轼的《赤璧怀古》,大多数同学认为这是典型的豪放派诗词,但是第四组一个女生则认为从词的最后几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失意、悲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无法释怀的低落情绪,他无处排遣,只能借酒消愁。这位女生的观点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赞同,大家在课堂上就争论起来。
“学生争论的也是学术界存疑的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这在以前的课堂上是无法出现的,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记什么,但现在我们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看法。”李玉红说,这位女生后来写了一篇学习报告,登在校内的刊物上。
有人质疑,这种教学方式是否能让老师知道哪些同学掌握了知识,哪些同学没有掌握。老师们有一个办法:看展示率,就是看每个同学的表现。在分学习小组时,老师也有意把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分在一个组,这样一个组里每门功课都有强人,每个人都要承担一门课的小组把关人。
给学生表达权、话语权、选择权
“学生是不需要教的,只要激发就行了。”
“教改必须形式和内容都改。”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
宁致义有许多很精辟的教育语言,在给别人讲解“问题式解决课堂”时也有许多来源于生活的生动例子,“自己人效应”就是其中一个。
“你如果在大街上看别人打架,可能回来后也能叙述清楚,但很快就会忘了。可是自己小时候和谁打过一架,怎么打的,许多人很多年以后都会记得清楚,这是因为自己是参与者。所以要想学生学习效果好,就要让他们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如今,宁致义已经摆脱了当初刚推行问题解决式课堂时的困境:不能像过去一样拿着本书滔滔不绝了,老师反对;学校只上半天课,家长反对,甚至当初有家长到教育部门告状。
教育部门的支持是宁致义的坚强后盾。运城市教育局认为,新绛中学闯出了一条适合运城实际的课堂改革之路,并在该校举行了全市高中教学课堂改革现场会。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专门来新绛中学调研,还在学校听了一天课。他认为:“新绛中学的课改是一场学习革命,解放了学生作为人本来就应该有的表达权、话语权、选择权等权利,新绛中学的课改为孩子的解放,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找到了一条路!”
当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新绛中学采访时,遇到专程来学习的昔阳县大寨北关小学校长和徊良。从高一到高三,他进了许多教室,发现只有一间教室里有一名学生在打瞌睡:“这就很不错了。我准备回去后组织一些教师前来学习,在小学四五六高年级推广还是可以的。”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若不是最近偶然看到了女儿的博客,宁致义至今还不清楚女儿在小学时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老师,为什么一度会对上学、学习失去兴趣。
女儿从小喜欢画画,上小学时,有一次上学忘记带课本,却把绘画册装到了书包里。上课后,老师责问她为什么不带书,翻了书包后发现了绘画本,老师一下子就把本子撕了,还让女儿在门口站了一个多小时。但是倔强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同在一所县城当老师的父亲。
这件事以后,女儿对这名老师非常反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女儿后来学习成绩一直不算好,宁致义曾经非常担心孩子考不上大学。
2008年,一次外出发生意外,宁致义腿部受伤。看到病床上的父亲,女儿似乎一下懂事了。她对爸爸说:“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说这句话时,离高考还有一年的时间。
一年之后,女儿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女儿在博客中所写的童年经历,让宁致义知道孩子已经能够面对小时候在学校受到的伤害,也让他对自己三年来坚持做的事更有了信心:“必须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大学我管不了,最起码在中学阶段不能压制学生太多,不能摧残学生。”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这是宁致义的一个观点,据他的观察,相当一部分学生某个学科学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学生一旦反感了老师,甚至与老师对抗,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完全丧失。
新绛中学有一名学生是从民办学校转来的。在原来的学校时由于学习压力大,加上老师方法单一,心理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家长想办法把孩子转到新绛中学。第一天放学回家,这名学生很兴奋地对家长说:“我今天在学校讲了题,还和老师唱了歌。”
李玉红老师在说起这个事时,丝毫没有因学生情绪转变而欣喜,相反却有些悲哀:“当老师的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她承认,在没有课改之前,有时也会急躁,也有用书打学生头的情况,可是现在不会了。
地理老师赵永林是江西一所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与学生关系非常好,他甚至有点羡慕自己的学生:“如果我上高中时也这样,可以在课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了这种训练,我毕业应聘的时候就不会紧张了,上大学时也会有更多参与学生活动的机会。”
这种体会在我的几年教育经历后就产生了,由于周围的人的做法和言论,让我没有在这条路上尝试。现在的老师很多对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那种热情,太多的过关率,升学率,教师的工资待遇,现代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判断,使得教育的理想散失了,在焦老师的博客里,我依然能发现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情,希望能有所得,虽然已经浪费了很多年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