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关于微博教育应用的对话

      焦建利
:一边工作,一边听着美妙地轻音乐,一边时不时地盯着微博。这几乎成了我现在日常的工作方式。看到了新锐的观点和思想,就回应、评论、对话、收藏,在互动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学习什么、向谁学习、完成成了一种自主的方式。我喜欢这样的学习,我享受这样的学习!呵呵!(今天 08:35

      zjghlf
:呵呵,会不会分散注意力?(今天 08:56)

      焦建利

回复@zjghlf
: 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呵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的分配,在需要被分配的两种活动之间相互默契,其中一个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时,人们不会有注意力被分散的感觉。这就好比你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唱歌,你有分散注意力的感觉吗?呵呵!(今天 09:01)

      RuanGaofeng:
长久来看,要将微博作为学习来源,要解决碎片化信息的管理问题、要提高人际网络的质量、同时也要解决信息过载和前面网友所述的注意力问题(焦Sir没有这
方面的困惑或许说明您有较好的元认知技能,对自己任务有较好的认知状态,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网友会有这个困惑)。这些焦Sir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心
得。(35分钟前)

      RuanGaofeng:
我个人觉得微博在信息传播上因为基于信任链的方式扩散,自然有它独到的优势,但更重要的乃是它对我们的人际结构与沟通方式的变革,我想一个常发精妙绝伦的观点,但从不与别人交互的微博控,会否让人在接收信息之余,总感觉少了什么?您意下如何?(32分钟前)

      焦建利

回复@RuanGaofeng
:碎片化信息的管理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人际网络的质量好办,大浪淘沙,自然会有沉淀。信息过载和前面网友所述的注意力问题引人而已,关键要看用户的元认知监控能力。(27分钟前)

      焦建利

回复@RuanGaofeng
: 对个体(如你我)而言,常能看到精妙绝伦的观点,我觉得也不错啊。如能与之互动,当然会更好!而只有能入对方法眼的回应,才会引起对方再回应的兴趣!这就要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观点的质量和水平!也是好事!呵呵!(25分钟前)

      RuanGaofeng
回复@焦建利
:
同意,实际上碎片化信息如果不及时地得以管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一种过载的信息(或者睡眠的信息)了,所以非常重要。但现在,
基本上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只能尽可能及时回顾,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我觉得定期梳理微博,将微博纳为巨博(blog)是可行的方式。(21分钟前)

      焦建利

回复@RuanGaofeng
: 严重同意!呵呵!(20分钟前)

      焦建利

回复@RuanGaofeng
: 这涉及到了一个对微博教育和学习应用功效的挖潜问题!如能像你所说,在微博没有技术改进之前,及时整理就是一个补救措施了!(19分钟前)

      RuanGaofeng
回复@焦建利
:
是的,目前来说只能这样。但就教育应用来说,我在08年对浙江师大做过一个利用社会性网络建设混合式课程的教学实践,只能说现在学生在意识上对这种学习还
远没有做好准备,它目前还仅是种Geek学习方式。当然这某种程度上告诉我们在这个领域大有可以挖掘的潜力。我们一起加油。(14分钟前)

      焦建利

回复@RuanGaofeng
: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想法。比如,我们在聊微博,又有两外3个人加入进来!如果微博有个功能,让我们5个人进入一个“研讨室”,专心聊,慢慢地聊!这个话题过去了,我们就把这个研讨室给腾出来给别人用!岂不是更有利于交流和沟通?呵呵!(11分钟前)

      RuanGaofeng
回复@焦建利
:有道理,建立新浪增加“微博群”功能,哈哈~不过目前只能用标签的方式实现吧,比如#微博教育应用探讨#
(6分钟前)

      焦建利

回复@RuanGaofeng
: 和现在“微博群”不同!现在的微博群是群组微博,在信息管理方式上合微博差别不大!微博里的信息像高速公路上的车流,而我需要的是一个“休息区”。在“休息区”里的信息我可以打包带走!呵呵!#微博教育应用探讨#
(3分钟前)

      RuanGaofeng
嗯,明白您的意思。
(2分钟前)

      什么时候,微博能有一个功能,像这样将围绕一个微博评论的所有信息,导出来直接发布到博客上,微博的信息管理中碎片化的问题就解决了!呵呵!

      对话还在继续,欢迎加入!
http://t.sina.com.cn/1680356133/zF0t6o1r4F

5 评论

  1. 焦建利 回复@RuanGaofeng :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想法。比如,我们在聊微博,又有两外3个人加入进来!

    这个gmail邮箱有,google wave有,不过注册的人不想新浪那样巨大,可能形不成Hive mind的效应。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