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团蓝团:一次用框架游戏组织的工作坊

起初,何其钢(江湖人称查尔斯王子,以下简称王子)跟我说要我来设计和组织这个教师工作坊的时候,我就比较头大。

为什么?因为这个规模超过了我过去操作的工作坊的理想的40-60人的规模,甚至超过了一倍。

更加麻烦的是,我没有办法亲自到现场组织这个工作坊。

我必须要通过自己的辅导,让王子、易宇、吴雨桐、秋菊四个人来执行这个工作坊。说实话,我是捏了一把汗的。

在几周之前,在网络上,我跟秋菊交代了工作坊需要准备的所有材料:大白纸、马克笔、彩色A4纸、胶带、展板、发令哨子等等。这些东西一应俱全了。

11月2日周五晚上,我简要介绍了这个《好课堂工作坊框架游戏》的基本流程,也分享了我过去在工作坊中采用的六个研讨课题。

可是,这个工作坊将会有120名教师到场参与,这个超大规模,的确让人犯愁。

在研讨中,我突发奇想,我们可以把这原本计划分为12个组的工作坊参与者,分为两大阵营,每个阵营六个组。

我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A、B团。

其中,A团,六个小组的教师,每个小组10位教师。他们的任务是研究《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

B团,也是六个小组的教师,每个小组10位教师。他们的任务是研究A团。也就是研究这个工作坊的方式。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个B团称之为观察团。

我当时还打了个比方,我说,A团是在拍摄风景的那些人;B团是拍摄那些拍摄风景的人。AB团各自有6个问题,在操作流程上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讨论和研究的主题不同,而我比较得意的地方就在于让120位教师参加工作坊。

粉团(A团)的6个研究任务

1.好课堂有哪些必要的元素和特征?

2.如何利用技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3.怎么借助工具让孩子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4.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达成目标?

5.怎么样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6.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

后来,在执行的过程中,也有老师把我的AB团称之为粉团和蓝团,因为A团用来粉色纸张,B团使用了蓝色纸张。

蓝团(B团)的6个观察任务

1.这样的课堂与以往的课堂有什么不同?

2.这个课堂的优点有哪些 ?

3.这个课堂的缺点主要有什么 ?

4.这样的课堂对于教师的素质有哪些要求 ?

5.对这节课有哪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6.从今天下午的工作坊中,你可以带走些什么?

感谢查尔斯王子、吴雨桐、易宇、李秋菊四位的精彩演绎。

11月3日周六下午,我观看了一小部分直播。从直播看,工作坊取得预期效果。从UMU上学员的反馈来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大规模的、用框架游戏组织的教师工作坊。

最令人振奋地是,这个工作坊真正践行了框架游戏。

期待能有机会再次演绎这种AB团的框架游戏!

(同行者崔裕静、马宗兵,摄影,李怡,特别鸣谢!)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