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明纳尔在FERC的前前后后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苦恼地很,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习明纳尔(Seminar)变得步履为艰了。正好晚上看到老杨(FERC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在FERC群里发了顾明远先生《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文(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中描写的他眼中的习明纳尔制度。

    1999年,还在西安的时候,不知道得到什么启发,现在想起来也许是从网络上了解的美国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给我启示吧,刚刚做硕士生导师的我,就认定鬼子的这个办法应该很有效。记得当时只有我们系里的第一个硕士生ZR(现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我指导的第一批硕士生志波(现在北京师范大学随何克抗教授攻读博士学位)、高蓉(现在天津外国语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执教)和志高(现在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教),以及我的过去的同事PONY(现在华南师范大学随丁新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我的提议和要求下,我们6个人就开始了习明纳尔的实践。

    印象中第一次只有志波、高蓉、志高和我我们4个人,后来有了ZR,再后来我又邀请了我的好兄弟PONY出马,印象中ZWL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好象也参加了一、两次。老搭档老马曾经说是要参加的,可好象后来一直没参加成。

    那间教室很小,容下我们几个就显得有些拥挤了。没有电脑用的,更别说投影仪了。只有黑板和粉笔。我起草了网络教学研究方面的一些专题,大家讨论、选择、确定各自的专题,然后开始分工查文献,写笔记,做准备。到了约定时间就集中研讨。一次大约2个多小时。记得ZR研究了网络教学的交互性问题,后来她的硕士论文似乎就是与交互性有关的。志波选的专题好像是远程教育平台相关的,后来我调动离开时他就开始动手开发他的《中国教育技术学》网站了。其他人选的什么专题,不记得了。

    2001年10月7日傍晚,我到了FERC,8日早上先是随桑老师跑学校办公楼,再到火车站拿托运的一点行李,再后来就是为FERC承担的“中学信息技术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忙碌。大约是那个学期结束前后还是我到FERC之后的第二学期开始,不记得了。我跟桑老师提出搞习明纳尔,他非常支持。当时宫博士、小雄博士、小梁博士,在FERC作访问学者的ZHP(顺德一中地理教师)、TW(时为长春第48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现为长春第48中学教务主任)、EGG(时为JXNU在读硕士、现为FERC教师、在读博士研究生)、文文(硕士、时为南海石门中学生物教师,现为南海教研室)、FISH(广州恒福中学生物教师),当时在读硕士的JIA(现为FERC教师)、BOBO(后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现为SITE传播学系教师)以及其他在读的硕士同学都积极响应。FERC的习明纳尔红火开张了。

    在FERC的第一次习明纳尔是谁主讲已经记不得了,那段时间里,几乎绝大多数的习明纳尔都是我主持的。场面始终很激烈,甚至火暴,可以说是高潮跌起。尽管时常变更时间,但每周一次基本上是有保证的。后来FERC人把习明纳尔里面的争论与学术批评戏称“扔臭鸡蛋”。无论是主讲的还是批评评论的、参与讨论的,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我自己的几篇文章,都是先在FERC习明纳尔上挨了无数臭鸡蛋后才得以完善发表的。其实,以前FERC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们在读期间看法的论文,有几个未从FERC习明纳尔中受益呢?

    再后来,其他几个方向的学友也来参加,记得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崖顶山羊(现为宁波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就多次出席。再后来徐博士领导的认知与学习研究室等几个其他研究所也开始搞习明纳尔了。

    后来,ZHP等访问学者们先后离开了,我开始在职攻读学位,再后来宫博士、小雄、小梁毕业了。桑老师去了南京,我不得不更多地思考FERC及FERC人,加上我的博士论文,学习和工作的事情弄得我团团转。在我之后,EGG、JL(FERC三年级硕士生)和JF(FERC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先后负责FERC习明纳尔的组织,他们为FERC习明纳尔的发展付出了很多。然而,FERC习明纳尔开始处于了它的低谷期。

    “可惜我国在引进这种教学方式时,未能理解它的实质和优点,未能坚持下来。﹍﹍我国的学生害怕习明纳尔,每周设置一二次习明纳尔,学生就叫喊负担过重。不久习明纳尔的教学方式就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消失了。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有关。中国的传统教育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地位,学习就是接受现存的经典,无需讨论”。

    尽管此前我和EGG讨论了很多次,他觉得FERC的习明纳尔在制度化方面还很不够。我们需要不断完善FERC的习明纳尔制度。我们也想了不少办法。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我曾多次声嘶力竭地在FERC的会议上讲习明纳尔多么重要,效果却一直不理想。还是顾先生击中了要害。

    我们需要静下来认真反思,FERC的习明纳尔是否走样了?为什么FERC的习明纳尔面临困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怎么才能使它在FERC学术氛围的创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所有FERC人共同的课题。

    未来,FERC的习明纳尔制度是要坚持下去的。我们必须坚持下去。让我们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也是从中受益的FERC人一起为之努力吧!

19 评论

  1. 来自山东荷泽市牡丹区、身高180CM体重68KG、现在西北师范大学读3年级硕士的赵国庆同学!非常感谢您的指示,在下会努力照办!不过,能否请教您如何培养有人品、有能力、有权威的接班人呢?呵呵! BTW,您的工作联系的怎样了?

  2. 汗~

    我需要考虑是不是应该把我的博客上的资料删掉了呀~~~

    焦老师啊,刚才说话有些大了啊

    很多主客观上的原因,就使得我们做好一件事情并不是像动动嘴皮子那么容易。

    把人放在集体中培养

    因为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是从不习惯于SEMINAR教学的形式中过来的,所以改造个人就必须改造集体,让个人帮助个人,让个人监督个人。

    祝愿你们的SEMINAR坚持下去,成长起来。

  3. 呵呵 工作还没有找到,很多好一点的学校就要博士或者副高级职称的人,但正如潘静所分析得,哪有那么多博士啊。

    当然,一些好一点的院校在师资上实际上已经饱和了,不缺人,要个博士只是充充门面。另外一些学校又考虑引进的若都是硕士,以后评职称不好办,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

    只好继续寻觅和等待。谢谢焦老师的挂心啊!于是就在您的地盘上发了一下牢骚:)

  4. 通读了一遍《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感觉了中国的教育传统之强劲,任何外来的东西(限教育领域内)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禁暗暗担心新课改了。

    这也应该是自己曾发出“新课改会留下点东西,但决不会‘成功’”断言的原因吧

    但也就是在顺应与革新之间的这种折中的“成功”才是合乎中国实际的成功吧。那也就有了好心态来看待贵中心的这种对SEMINAR的实施。

    焦老师,不妨发表文章,呼吁在高校教育中实施这种教学形式啊

    相信会有呼应者的!

  5. 习明纳尔?看半天才明白过来是什么东西,老焦也太那个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挺喜欢这个东西的,起码能让自己人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得到其他人的帮忙。这是难得的机会来的。

    在FERC半年,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少的东西一直在想办法在现在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中推广,可阻力也不少,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焦,结果如何?是到了庆功的时候了吧?不是说过来吃饭吗?什么时候啊??

  6. johnnie你今天的答辩很精彩,我决定不再做潜水员,出来支持鼓励一下,呵呵。

    关于johnnie你说的Seminar的事情,我最近也在思考,要知道我们以前的乐队有更好的形式哦,只不过我们没有叫做Seminar而已;还有,我之前一直将Seminar翻译成赛米娜的……

    我将会在我的Blog中记录此事,呵呵。已经酝酿很长时间了。

    再说一遍,从此不再潜水,因为johnnie今天表现很出色 哈哈

  7. 焦老师,首先也要严重祝贺你通过博士答辨,很遗憾没能现场感受你的激扬与智慧!

    “习明纳尔”,是什么意思?将你的文章前后读了两次才明白。

    在12.17号,我们培训结束后的会议上,非常感谢焦老师主动跟我们开了小结会议,你对事情的用心程度同样可以从您的研究生给你的留言感受得到。可是当晚我就写了当时对那个会议的感觉。我在博客里的用词是“言未尽意”,这个时候我明白了,我们之间的交流没有达到“习明纳尔”的程度,所以我心里总有东西放不下。而且我觉得虽然这两年来我们时不是会见面交流,但是我们一直没能达到“习明纳尔”的程度。

    至于这种“seminar”的人才培养方法,我想,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老师可真心花在学生身上的方式,非常的务实。可是这样的方式,我觉得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参与的人,是一群激情的人;二是知识领域水平不能相差太远。您所提到的参与过“习明纳尔”的人都是对事业非常投入而忘我的人,在这样的群体里面是相互激长。而现在四散东西,重新找到这样一帮人,不是一件轻易的事。从05教硕的课堂上我听您介绍FERC的情况,可是我发现似乎那一片土地已经被荒无人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受和无奈。

    接下去,怎么走?您是领头人,有时间一起“扔臭鸡蛋”

  8. 焦老师: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您给我们教育硕士教育管理班的讲座,深感您的知识渊博和对中国教育发展现状的深刻理解、透视。课间休息时,我还与您谈了2003年我在英国Unversity of Leeds参加PETT培训学习的评价方式感受和英国医疗保险政策(公民须参加医疗保险,每次看病无论开支多少钱,只须付前40英镑。当然,看病问题不会出现类似中国的乱开处方和药情况,毕竟诚信意识已经植入英国国民心中。)

    此外,在您的BLOG看到关于SEMINAR(集体研讨)的探讨,我想说说我在英国学习是经历的这方面学习的体验和看法。首先,当我步入要学习的课室时,我发现英国大学课室的名称不是叫classroom 而是叫seminar,为此我还拍了一张站在SEMINAR门口的照片呢。上课时,我们是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的,PETT Cohort4有27个中国广东小学英语教师和1个来自Korea 的Wenne,那么每天学习时每组由4人随意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以及合作完成有关学习任务。TUTOR总是通过一个案例、故事、录像片段及表演一个情景来呈现学习任务(问题),让各组同学先组内讨论,然后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这种方式叫做BRAISTORM(头脑风暴法),也就是目前我们教育界所倡导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或TASK-BASED TEACHING(任务型教学法)。TUTORS对我们说过这么一句话:“There is no only one right answer in the world."它给了我们说的信心和指明了学习导向。反思目前国内实施的SEMINAR中的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我以为它是不太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太强调“统一性”,导致学生害怕说“错”(其实,我以为世界上不存在对和错之分,存在的是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和看法是否认同问题),禁锢学生的求异心理和思维。自然,更不会出现象西方人的谎蜒怪异和浪漫思维。这是我们国人的悲哀吧。其次,我认为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对知识的认识评价,也导致我们的“活”的知识量太小,知识面太窄,那么往往在讨论某些问题时总感到心理自卑和无法对问题提出深层次观点,以致出现“冷场”现象和“不欢而散”的“残局”。因此,我们中国学生最关键要先解决有效的学习信息输入问题,然后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学习、生活、工作情景大胆表达出来。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忽略昨日的学生,今天的教师毕竟是在传统教学模式成长起来的,对BRAINSTORM都缺乏成功体验,岂敢苛求他们呢?!因此,SEMINAR实施成功与否,最大关键因素是取决于教师。那么我们教师在实施SEMINAR之前,一定要解决个人的体验问题,积累感性认识。其实,据我所知,国内有的公司(如保险公司)在运用SEMINAR方法培训员工就很成功。

  9. 我崇拜的焦老师:

    我想看你前两天上课的原版泡泡糖,上面有好多我想深思的东东和要学习的技术(含PPT的制作),请发到我的邮箱中,好吗?谢谢!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是昨天与你一起照像的那个小男生!

  10. 焦老师:

    现在我将从网上搜来的一篇有关SEMINAR文章发到这里。

    您的学生 赖勤(教育硕士教育管理2005级)

    关于Seminar课程开设的经验与体会

     

    ——《移动机器人Seminar》课程总结

    竺长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

    摘 要:本文介绍了研讨课程(Seminar)的一种教学方式,即把课堂讨论与实际制作相结合。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化为研究课题,并利用课本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强调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讨课程,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n a Seminar on Mobile Robots

    Zhu Chang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conducting a seminar where he combined classroom discussion with hands-on manufacturing.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projec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the seminar was characterized by carefully-orchestrated student research, project design, and problem-solving operations. 

    Key words: seminar; experience

    一、开设Seminar课程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掌握丰富的应用知识的新型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学改革,培养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的课程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它过于注重细节,没能利用先进的手段。教学内容相对落后,理论推导过于理想化,学生们对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无从下手,与科研、创造能力培养的要求相脱节。以机械类工科学生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锻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前是把动手能力培养这一环节放在大学毕业后,即在基层锻炼一年时间之后,才能参加技术开发或科学研究。这种形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课程学习是孤立的,不能综合运用,但实际上课程之间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当今的人才培养,应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组织系统化教学,即只有建立课与课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使大学四年教学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一门课程为一个节点,使各门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构成了学生的整体知识体系。

    Seminar课程的开设,就是要弥补上述之不足。既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化的知识体系,又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研究前沿,为学生日后进行技术开发、科技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Seminar课程的教学方式

    Seminar作为一种新课程,要有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想法。具体来说,应该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要能灵活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将最新科研成果引进Seminar教学,寻找突破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机械系的学生设计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所设计的Seminar课程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即课内学习理论知识,课外具体动手设计、制作,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

    在Seminar教学中要特别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将机械部分、控制部分及电气部分的问题统一起来考虑、处理。例如系统的精度问题是机器人机械设计的一大难点,如果从控制学科考虑,用反馈的方法去求精度,则问题迎刃而解;同样自动控制比较难处理的非线性问题,若在机械设计中采用速比N的减速器,将载荷变化折算到控制电机上,这样当N足够大时,负载的非线性就可以忽略。

    Seminar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特别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同时由于学生比较年轻,规划能力弱,自律能力差,老师要加强督促,量化工数管理,不要放任自流,才能保证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三、教学结果分析

    通过Seminar学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树立了自信心,有了从事科研的基本经验,激发

    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Seminar教学成功的条件:

    1. 选题应正确,既能让学生感兴趣,难度也要适中;

    2. 现代研究要加强合作,几名学生各自负责一部分,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3. 持之以恒、不轻言败,要多投入时间,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4. 大胆创新,对学生提出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在细致指导学生的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5. 利用成熟的技术与产品;如机器人中就利用了洗衣机的减速器;

    6. 善于竞争(机械系不与力学系比分析、不与控制系比控制、不与计算机系拼计算机应用,要发挥自己的强项,站在自己学科的角度利用其他专业的知识);

    作为Seminar的课程最终结果,学生们试制出了一台移动“溜冰机器人”。通过Seminar学习,学生们更加热爱本专业,醉心于本专业的科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Seminar课程教学的体会

    1. 实施Seminar教学,教学的对象必须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这是前提条件,也是成败的关键。如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高,就不会自觉地去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就不会积极参加讨论。但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又是可以通过培养而逐步形成和提高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会产生马太效应。越学得好的,积极性愈高;学得差的,积极性则变低。因此,成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成功也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2. 提出的Seminar课程的内容必须恰当。使Seminar课程与小型研究、模拟研究相结合,以免过虚,一定要落在实处。

    3. 这种教学方式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也就把学好一门课程的责任交给了学生,因而其学习精神要比在课堂上听许多不感兴趣的东西要振奋得多。由于学生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潜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的进行中常常能看到学生争论问题的固执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4. Seminar课程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争论或讨论中,逐步养成了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现象到实质,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入。

    5. Seminar课程教学使学生的智能得到了启发,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了什么”,而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得好:“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去寻找、收集、整理资料和组织讨论等等,逐步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潘菽.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蒋家平. 知识经济与创新人才[J]. 教育与现代化,2000,(2).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