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CA:一种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

今天拿到了丹丹快递来的《数字教育》杂志,非常开心。

因为在这一期上面,有我和刘晓斌、陈泽璇、宋楠楠我们四位的一篇文章。

在文章中,结合过去两年我们团队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展慕课教学探索,开设《英语教学与互联网》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之五项修炼》课程,并在这个基础上所做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报告和分享了我们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导向的慕课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模式。

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慕课教学法,根据在线课程 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特点,我们提出了一种在线课程设 计与开发模式,包括问题导入(Problem-oriented)、理 论基础(Theory-based)、技术驱动(Technology-driven)、 案例阐释(Case-study)、拓展应用(Application-developed)几个环节,简称PTTCA模式(如图1所示)。

P: 问题导入

课程中所有教学内容模块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都 力图从具有实际意义的真实问题入手,以创设问题情 境作为开始。

回顾历史,许多学者都倡导问题导入式教学。梅 瑞尔的首要教学原理就提到学习者必须介入解决实际 问题,从问题中来。有实际意义的教学问题本身就是 源自现实的问题,至少是和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因 此,它们特别适合具有工作经验的成人学习者和非正 式学习者。不仅如此,将学习者代入到其所面临的真 实问题情境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从学习者(教师、学生、职场人士等)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真正帮助学习者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此 外,从实际问题入手、以问题导入的教学,学习者习 得的知识与经验更容易被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工 作中去。

T:理论基础

在慕课课程中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技术方案,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 理论的阐释亦能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面向成年学习者和非正式学习者的课程中,设计者应突出将“道”与“器”用“技”结合起来,要帮助学习者 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理解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与 方法背后的底层逻辑。通俗地说,就是要将理论与实 践结合起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本质,进 一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遇到其他同 类问题的时候,能够知道如何去解决此类问题。

T:技术驱动

在慕课课程中,设计者应该力图将最简单、最常 见、最易用的资源,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呈现给学习者, 并倡导以技术驱动,引导学习者体验和感受用工具解 决问题的魅力,解开用技术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奥秘。

问题导入的课程设计思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让学习者“拿着锤子去找钉子”的尴尬局面。但是, 面对具体问题,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下,人们在解决问 题的时候,往往会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技术。

C:案例阐释

在慕课课程中,面对成年学习者和非正式学习者, 课程设计应给出具体的、典型的案例,用案例解释说 明如何用工具、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类似的 拓展的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法始于哈佛法学院,之后途经商学院而扩散至教育学等诸多领域。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教师教 育领域,其目标在于通过理论学习与经验传递来促进 其专业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与强化其专业性(刘录护,扈中平,2015)[18]。针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慕课教学法,案例的讲解与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所学的 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慕课教学法中,问题必须是具 有实际意义的真实问题,那么在案例分析部分教学内 容的设计也最好是教师所亲身实践过的案例,可以将 案例分析与前面知识点的讲解贯穿在同一个主题中,也可以将其制作成单独的课例呈现出来。

A:拓展应用

成年人的学习更应当突出和强调输出与分享。拓 展应用就是要突出学习的输出、实际成效和具体迁移 应用。只有学习者学得会、带得走、用得着的知识和 技能,才是高品质教学给予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慕课 的学习也是如此。

没有人可以超越自己的眼界,每一位学习者的眼界和资源都是有限的。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在慕课 教学中,学习者本身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慕课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让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学习者都参与到课程中来,变 成课程和教学的参与者和生产者,而不仅仅是传统的 课程资源的消费者,从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沟 通和交流。

毕竟,对于慕课学习者而言,慕课学习的重要组 成部分就是在实践社群中的互动与交流。在实践社群 中,学习者的学习与知识建构便成了慕课教学法和学 习方法中的核心意义了。课程论坛就给广大慕课学习 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输出平台。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 在那里畅所欲言,也可以针对别人的问题进行解答, 还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论、完善。

在慕课学习中,学习者为了共同的内容、主题、 兴趣、事业,在课程论坛中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围 绕着课程内容和专题,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与合 作学习、对话、沟通与交流,共享彼此的隐性知识,建立共同的实践,将在线习得的隐性知识转变成每个 学习者的显性知识,运用于各自的学习、生活、工作 与日常实践中(焦建利,2014)。

【EduTech自留地】回复【PTTCA】,给您看全文电子版!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