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王建硕儿子的上学问题

关于王建硕儿子的上学问题

阮一峰 发表于 2009年05月20日 | 分类:首页 -> 档案 -> 社会

1.

上个星期,在网志中,王建硕写了一件令他烦恼的事。

他的儿子王逸凡今年3岁,已经到了必须考虑上学问题的时候了。(你也许会问,为什么3岁的孩子就要考虑上学,请读下去。)

2.

王建硕说,他有三个艰难的选择。(注:原文都是英语,中文是我翻译的。)

1) 住处附近的公立小学

按照教育局的规定,学生可以就近入学。但是,他家附近的小学都刚成立不久,教育质量不高。

2) 最好的公立小学

据说,长宁区的江苏路第五小学是上海最好的小学之一。但是,想要进这样的学校,必须户口落在周围地区,而且要满一定期限。那里是上海房价最高的地区之一,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普通公寓,市价接近400万人民币。

(我在Google中搜索“江苏路五小”,前40条返回结果中,有34条与房产有关。)

3) 国际学校

上海有很多国际学校,条件很好,教育理念完全与欧美接轨,孩子会学得很轻松快乐。缺点是一旦读过这样的学校,就很难再回到中国的主流教育体系了。这意味着,孩子无法在高考中与他人竞争了。

在王建硕看来,选择小学,就差不多等于为孩子选择将来。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制度对学生压力太大,一切以升学为目标,不利于孩子全面成长,他不愿意这样。另一方面,如果选择国际学校,就等于让孩子放弃了中国文化的根,他也无法接受这一点。

所以,考虑到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他感到非常烦恼,拿不定主意。

3.

这篇网志引来了很多有趣的留言。

读者A留言:

如果河南省的一所普通学校,可以将王建硕培养成精英。那么,为什么上海浦东新区的一所普通小学,不能将他的儿子培养成才呢?

读者B表示不同意:

你确实可以做到,从河南省的普通学校中晋身为成功人士,但那是1000分之一的机会。对那里的学生来说,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但是,如果你在一所一流学校中就读,情况就不一样了。对那里的学生来说,失败是小概率事件。

因此,为了保证孩子的成功,家长的最佳策略,总是尽可能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

王建硕本人说得更直接:

一想到那些年的付出和压力,以及那种淘汰制度的残酷和偶然性,我倾向于让我的孩子退出这种竞争。

15年前,我能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不代表我的孩子也能生存下来。

4.

还有一些读者,则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读者C说:

如果中国的教育制度如此严格,为什么那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呢?

雇主们总在抱怨,大学毕业生能力不足。既然学生学得那么刻苦,为什么还会有能力不足的问题呢?

读者D说:

中国的学校教学生如何服从,外国的学校教学生如何思考。

读者E说:

不要期望这个制度会发生变化。

奥巴马说:Change(改变)!

胡总书记说:不折腾

5.

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也不知道哪一种选择更好。不管王建硕最后选择什么学校,我都能理解。

我的态度其实是无所谓,觉得顺其自然最好。理由很简单,精心设计并不能成就人的一生。你为孩子设计好人生道路,结果往往会不如你的预期,他也未必会快乐。既然不同的学校都能提供基本的教育,都能让孩子成长起来,那就找一所最方便的学校就行了。

这样说,也许有点像不可知论。我的意思是,既然不同的选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你又无法对结果施加很大的影响,那就不要多想了,多想也没用。

这就像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在《非此即彼》一书中写的一段话:

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嘲笑世人愚蠢,你会后悔;为之哭泣,你也会后悔;无论嘲笑还是痛哭,你都会后悔。信任一个女人,你会后悔;不信任她,你也会后悔。吊死自己,你会后悔;不吊死自己,你也会后悔。先生们,这就是一切哲学的总和和实质。

所以,不要为这种事情烦恼,让它自然发生就行了。

6.

当然,有一点我非常同意,那就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格发展。对于这个,就不能无所谓了。

王建硕最后说:

I am struggling to make this country better, and at the same time, I am optimistic about China’s future.

我努力让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同时对中国的未来感到乐观。

我也是这个态度。所以,让我们不要苦苦思考应该让孩子接受还是放弃中国的教育制度,而是多想想怎样才能多做一点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促进社会进步的事情。前者就算成功,也只能帮到一个人,而后者可以帮到包括你的孩子在内的所有人。

(完)

Posted by 阮一峰 on 2009年05月

5 评论

  1. 不要苦苦思考应该让孩子接受还是放弃中国的教育制度,而是多想想怎样才能多做一点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促进社会进步的事情。前者就算成功,也只能帮到一个人,而后者,在有限的年限中,是难以改变的吧。因此,前后者需要兼并考虑,前者为了眼前,后者为了将来

  2. 这种烦恼只有当了父母才能深刻体会!一位母亲说,从幼儿园到高中,她为她的儿子选的都是全市(首府城市)最好的学校,可是她的儿子说他并不快乐,并不觉得母亲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他好!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