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网络上浏览,看到社交网络上有人推荐一本书,名字叫做《永远不要让人去做机器的工作:更正教育技术的五大错误》(Never Send a Human to Do a Machine’s Job: Correcting the Top 5 EdTech Mistakes),作者是四位杰出的美籍华人学者,他们分别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的赵勇(Yong Zhao)、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University of Indianapolis)Gaoming Zhang、雪城大学的雷静(Jing Lei)、以及 韦伯斯特大学(Webster University)的Wei Qiu。
四位作者,赵勇和雷静教授我是有一些了解的,而另外两位作者,Gaoming Zhang 和 Wei Qiu,肯定是没有见过面,我不怎么了解。
差不多二十年前,在师范司马司长组织的一个会议上,刚刚取得博士学位不久的赵勇做演讲,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再后来,在广州,在好几次会议上,赵勇教授都有应邀来访,每次见面都很匆忙,基本上都没有怎么聊。他的研究和文章书籍,我时不时地有读到,尤其是他有关PISA的评论,发人深思。
不确定是否见过雷静(Jing Lei)教授。印象中,全球华人教育技术协会刚刚成立的时候,应李克东教授邀请,协会一行几人有到华师的一天访问,好像雷静(Jing Lei)教授或者是她的某一个学生有出席那次会议,我不记得了。
还是说回这本书!我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尤其是作者要更正的教育技术的五大错误(the Top 5 EdTech Mistakes),想进一步了解,四位华裔杰出教育技术学者眼里,教育技术的五大错误到底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更正!
于是,我在网络上检索,翻阅这本书店目录和部分章节内容,大体上了解到了他们眼中的教育技术的五大错误。
这五大错误分别是:错误的关系、错误的应用、错误的期待、错误的假设、和错误的执行。
1、错误的关系:技术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 Larry Cuban的那两本经典著作。在这一部分,四位作者倡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审视技术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倡导构建一个学习的生态系统。
2、错误的应用:把技术当做是消费的工具,而不是作为制作和生产的工具使用
把技术作为消费的工具,似乎是世界性的教育信息化现象。从目录看,在这一部分,四位提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把信息技术工具作为制作、开发、生产和分享的工具来使用。列举了维基百科的例子,提到了 数字故事、Twitter、博客、视频等等。
3、错误的期待:用技术提升考试成绩,而不是用技术提供更好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借助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四位作者看来,这是错误的期待。正确的应该是用技术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他们认为,教育技术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提供更好的教育(The real valu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providing better education),为此,他们主张,再也不要用错误的期待指导我们的技术应用了。
4、错误的假设:把技术作为课程来学,而不是把技术作为数字素养来教
四位认为,教育技术被错误地当做课程来教(Technology as Curriculum/Instruction),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通过技术的应用来提升学习者的数字素养(Developing digital citizenship through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5、错误的执行:自上而下的技术实施,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技术推进
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两种技术潘多拉盒子,一个叫 Before 3PM model,一个叫 After 3PM Model。这两种模式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差别到底是什么,不清楚。需要读了书才能知道!
全书共六章,最后一章,重新思考教育,更正教育技术的五大错误。作者主张重新想想课程、教学法、以及人机关系。
据说,这本书的名字,源自于1999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黑客帝国》 (The Matrix)中史密斯特工(Agent Smith)的建议,Never send a human to do a machine’s job。
期待早日读到这本书。
参考资料:
t ‘Never send a human to do a machine’s job:’ Five big mistakes i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how to fix them 点击网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