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欠朋友们帐,实在不好意思。之所以自留地有些荒芜,主要原因是去昆明参加了教育技术高峰论坛。在这次会议上,遇到许多新朋友老朋友,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感兴趣的事。所以就没时间写博客了。但是Johnnie的思考没有停止。这一篇博文,将集中回顾和反思参会的感受和新的,跟朋友们分享。
先说这个会议,这个会议是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刘敏昆兄搞起来的。跟敏昆兄的相识是2007年10月,当时UNESCO在昆明世博园有个有关Peer Cocahing的研讨会,那次是我和敏昆兄的第一次见面。后来因为我要赶回单位接待Robert Reiser,所以就中途逃跑了。第二次是在曼谷,是UNESCO的第四次院长论坛。当时,敏昆兄就提议一定要在昆明这个论坛上再见。
此次参加“教育技术昆明高峰论坛2009”,印象和感觉还真不少。仔细琢磨,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
1、教育技术昆明高峰论坛2009的几个主报告
此次大会安排了6场主报告,3个分论坛。这6个主报告分别是:
南国农教授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路线图》。对于90岁高龄的人来说,其思路之清晰,实在令人惊叹!南先生提及的“和为贵”的理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发展策略,“三重、三化、三防”的途径,“框架A和框架B”的融合,以及建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祝智庭教授的《教育技术研究国际动态》。祝教授从李维斯(Thomas Reeves)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批评(许多教育技术研究既不求甚解,又不为所用)入手,从“研究内容动态”、“研究方法动态”、“前沿研究动态”以及“国际对话:ECNU在行http://www.blogbus.com/user/?blogid=1227&mm=Post&aa=EditDraft&page=&id=7976208动”四个部分,跟与会代表们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和关注。内容翔实精彩。
黄荣怀教授的《技术促进学习:一个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领域》,触及技术与学习的关系这一教育技术学的百年诘问和永恒话题。黄教授用大量的研究资料,分析了技术促进的学习,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整个报告发人深思。
李芳乐教授的《在线研究性学习》,重点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团队,在李教授的带领下所做的一些工作,内容涉及Webquest,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Vitural Environment模拟真实环境。
杨改学教授的《三个关键词:拥有、实现、应用》,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三个环节。其中其报告中提及的80/20的比例(80%的教育信息化投资,投向了师生总数只占20%的城市),值得深思。他的“路的旁边还有路”的观点,给人以启迪!
李艺教授的《文化变革视野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实践问题之一考》,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无更加深远的文化变革意义”入手,从“计算机的使用,从排斥到接受”、“关于教学的方法到关于方法的教学”、“理解文化的三大支柱”等案例的剖析中,探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本质,提出了一种“课程整合的法度图”,新颖直观。最后,利用这个法度图分析了几个实际的课例。
2、李艺教授的团队所开展的教育技术哲学研究
教育技术昆明高峰论坛2009共组织了3个分论坛,即: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游戏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应用。我参加了教育技术哲学分论坛。很想参加其他两个分论坛,但是由于是同步的,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可惜啊!
此次出席教育技术哲学问题分论坛的朋友,除了李艺老师的团队之外,还有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李龙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李芒教授、广州大学的李康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舒予教授等。李芒、李康都是很少参加会议的,此次在昆明相遇,自然是很开心。
记得在2007年上半年,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的时候,在粤海酒店,李艺教授跟我说,他在做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后来,李艺老师和他的团队组织了一个网站《教育技术哲学论坛》。参加此次昆明会议,也是李艺老师邀约的结果之一。分论坛的第一天下午,李艺老师给我们集中展示了他的五虎上将的研究成果,这实在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2年之前李老师的说法,在这次会议上居然有了这么多的思考和成果。
3、关于会议的组织与设计
会议主办方有一个设想,希望将其办成每年一次的会议。这当然是好事情,毕竟大家有了更多的交流的机会。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发放的资料中,就声称要办成每年一次。后来在大会闭幕的时候,论坛有一个宣言,而在这个宣言中,“每年一次”的字样被取消了。就我个人而言,希望能办成每年一次的。
黄荣怀教授在演讲的时候,就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感受,他觉得这次会议会场的布置和设计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是很充分地使用了数字技术。几个不同的投影让会场内无论是坐在主席台上的人,还是坐在下面的人,都能看到大会的录影和演讲者的演示文稿,这确实值得其他的会议学习。
不过,在闭幕的时候,祝智庭教授的发言值得深思。祝教授提及“论坛”、“会议”、“研讨会”、“工作坊”等不同的会议组织形式的区别。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今年5月的时候,我曾在自留地里转发了一篇题为《学术会议的区别》的文章。确实,如果不仔细琢磨,还真会将这些不同形式的会议,全给弄成一个味道!呵呵!
那天下午未能赶到云师大田家炳学院的会议室听您的报告,很是遗憾哦。不过,下到了您那天报告的PPT。您的亲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您的那篇《教育技术的复杂性与复杂的教育技术学——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教育技术学研究》我拜读了很多次,感悟很深。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复杂性研究这个方向。盼望着以后的教育技术专业的会议有机会能再见到您噢!祝福您身体健康,安安乐乐!呵呵。我是大会坐您旁边的那位学生。。。。
有印象,谢谢匡匡同学!
为啥名字叫匡匡呢?嘿嘿!
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每次看焦老师的博客收获都很大,看着很享受,,
你能喜欢,我很高兴!
焦老师,关于这次大会是否有视频?
希望能够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应该是有的吧!
但是我手里没有,也未从网络上看到!
如确实需要,你可以想办法联系云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