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直没有更新博客,主要是因为在澳门出差,驻地的网络状况不怎么好。
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到澳门了,但是每次访澳,都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这里我想跟诸位分享的,是澳门的碎石路、老街道、和澳门的中小学。
有人说,如果你想真正了解澳门,别忘了,穿一双舒服的软底鞋,到澳门的各条小街去走走,让你的鞋底和街道之间进行亲密的对话,你会从中听到澳门的老街老故事。直到离开澳门的那天上午,我才专门为自己安排了半天这样的机会,背着相机,专门走老街串小巷,感悟澳门的历史与文化。
碎石路是澳门的一大特色,在澳门它就是“步行街”的标志。走在澳门的街上,你不由自主的为脚下的碎石路所吸引。从美丽的议事亭前地,到大三巴牌坊、岗顶前地,甚至远至妈阁庙前地的行人徒步区,都是由一片片黑白相间的波浪碎石路所组成,这些碎石路,不仅使澳门散发出浓郁的葡国风情,而且也为澳门的街道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美。据说,澳门每条碎石路上的碎石子,都是来自葡萄牙,它们是由葡国的工匠们按照传流的南欧风格精雕细琢而成。
在走街串巷的时候,我一直试图记住自己在什么位置,在那条街道上。但是我发现有的时候很困难,因为澳门的一些街道有着源自葡文的名字,这些街道名往往冗长拗。不信,您读读这几个街道名试试?路义士若翰巴地士打街、沙嘉都喇贾罢丽街、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我自己记得头晕眼花,也没记住。
想想看,那蓝白色的瓷路牌,那镶贴在大街小巷转弯处的墙壁上,帮人指路的街道牌,上面配上长长的难记的中文和压根不知所云的葡文,以葡萄牙风格的蓝白相间瓷砖画艺术为设计蓝本,蓝色花纹,显得典雅大方。只是难记就是了。
澳门地域狭小,稍微宽点的道路啊,都冠以“大马路”的称谓,如友谊大马路。同时,澳门人喜欢澳门或葡萄牙史上重要人物的名字甚至及其称谓来对道路命名,例如,澳門半岛的孙逸仙大马路,贾伯乐提督街(葡文:Rua do Almirante Costa Cabral),氹仔的孙逸仙博士大马路。
这次在澳门公干,对澳门的基础教育有了更多的一些了解。在谈及澳门中小学分类的时候,有人认为澳门的学校可以分为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据说,澳门学校大多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反而不多。但是在澳门,义务教育阶段是实行免费教育,因为澳门地方税收有强大的博彩业支撑,特区政府有雄厚财力支持学校。自1995年澳门政府实施免费教育后,私立学校又可分为公共学校网学校和非公共学校网学校。
澳门的教育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公立教育机构是指由澳门政府投资建设,并纳入澳门政府正规管理范畴的学校,公立学校的教师有一定的任职资格,属于澳门公务员之列,其学生享受免费教育。而私立教育机构是指由宗教社团、私营机构或公民私人筹办和经营的正规教育机构,也就是说私立学校就是非官方主办的教育机构。澳门的私立学校由个人、民间团体和宗教团体三类不同的人员或团体主办,其中宗教学校主要有天主教学校和基督教学校。宗教学校在私立学校中占多数。
澳门中小学有个特点,即大多数是由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组成一条龙式的学校,规模较大,象澳门劳工子弟学校、东南学校、濠江学校。
澳门是个小地方,特区没有编写本地的教材,只有一部教学大纲,学校可自由选择国内教材,香港教材和台湾教材,据了解:数理化课多用国内“人教社”的,而人文科学教材则多为香港和台湾的。学生同时学习英语、粤语和普通话。据说现在,在澳门专门的葡文学校只有2间了。
澳门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幼儿教师每周授课时35节(差不多等于包班了),初中教师每周课时不少于22节;小学教师每周课时不少于26节,课时负担要超过内地。
澳门的学生比大陆的学生轻松一些。不过澳门的补习学校和大陆的一样发达。遍布每间学校周边的补习社和督课中心,通常都承担补习、午膳和接送服务,生意还是比较不错的。
焦老师,以后常来啊。跟您谈话,听您的课,真是获益良多哦
见到小希,好开心!真的!
焦老师的澳门之行收获良多啊,徒步澳门,带上眼睛去发现澳门的美,好!我也去过澳门好几次了,不过,没认真考察他们的教育,也曾经跟澳门的学生进行过交谈,澳门的学生好像周六也去上课,功课压力不小啊!澳门地方虽小,贵为赌城,但是文化底蕴还是很丰富的。
澳门真是一个值得去看看的好地方啊!不过跟溪头相比,我还是喜欢溪头!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