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与虚拟民族志

             民族志,来自英文 Ethnography一词。如果用网络辞典查阅这个单词,读者会发现有许多不同的翻译方法。比如,民族志、民族志学、人种学、人种史、民俗志等等。

             “民族志是一种描述群体或文化的艺术与科学。描述对象的小部落群体可以居于异域,也可以身处中产阶级聚集的郊区的学校。这份工作非常类似于好研究的记者所干的活:会见相关的人员,查看记录,在矛盾的观点之间辨别他们的可信性,寻找特定的李艺团体与组织之间的联系,然后为关心此事的大众和职业同事们撰写一个故事”。这短话来自大卫费特曼所著的《民族志:步步深入》(Ethnography:Step by Step)一书。

             民族志不是闲暇一日的丛林漫游,而是在社会交往的复杂世界的探索之旅。在《民族志和民族志描述》一文中,巴巴拉泰德洛克说,“民族志长期以来被奉为一种方法,一种理论取向,甚至是人类学内的一种哲学范式,最近被推广到(基本上是作为一种有用的方法论)文化研究、文学理论、民俗学、女性研究、社会学、文化地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在大量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咨询、组织研究、规划、临床心理学、护理、精神病学、法律、犯罪学、管理学以及工业工程学等领域,民族志也被证明是有用的。无论它被应用到什么领域,都有一个核心假设,即通过与人们(某人自己或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亲密的和相对长期的互动,相对于采用其他任何方法,民族志学者们都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研究对象的信仰、动机和行为”(Hammersley,1992)。

             当前网络应用的研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与网络相关的课题的多样性决定的。INTERNET民族志研究便是其中之一。网络为民族志研究提供了特别现场(Field),这就迫使民族志研究也发生变化,适用这种现场的特殊性,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志研究也就得以发展。在最近一些年,相关的学术论文日渐丰富,虚拟民族志的方法论途径得以大大拓宽,从而构成了新的民族志研究的方法,如数字民族志(Digital Ethnography)、基于/借助/关于互联网的民族志(Ethnography on/of/through the Internet)、连接民族志(Connective Ethnography)、网路民族志(Networked Ethnography)以及赛博民族志Cyberethnography等等。

             民族志简史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