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随笔:教育技术学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金融海啸的催化和发酵,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个一直备受争议的问题,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昔日,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本科毕业生,均在积极争取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系科,各自都积极调整了课程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的要求。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人士,各自都认为自己的毕业生才是真正适合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

          究竟是应该由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来教授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还是应该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教授这门课程?类似国内的坊间的争论,同样也是国外一些邮件列表和论坛里的热门话题,从表面来看,这个问题是争论究竟谁应该和谁有资格来教授这门课程的问题,而从更深层次来思考,这实际上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定位及其在中小学中的作用问题。更进一步深究,它可能会演变成为一个究竟是应该在中小学单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还是应该将其融合到其他学科课程之中?

          国际社会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但是,对于在中小学如何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问题,国际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看法:

          第一种看法主张不单独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实现有机整合。

          例如在瑞典、丹麦等国家的中小学,并没有一门专门的课程教授学生信息技术,而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则是整合于其他学科课程之中加以培养的。

          第二种看法主张单独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例如中国,英国等。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只有几所重点高中开设了“ 程序设计”选修课。198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第二个试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增加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等应用软件,开课年级向初中发展,选修课名称改为“计算机课”。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997年又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把计算机课程分为可选的若干模块,开课年级从高中到初中,一直到小学。200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的名称正式由“计算机课”改成更国际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在英国,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从1997年开始,它只是作为PGCE的一个专业,教育学研究生证书 (PGCE)是按照英国教育及技能部对一个合格教师要求设置的,为那些想在英国小学或中学当教师的非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的一种专业转化资格证书。IT技能作为“技术”的一个分支被要求,最早出现在第一个国家课程文件中(教育与科学部,1990),而它获得独立课程的地位则是在1995年,1997年,信息技术教授的专门培训才开始。在1999年国家课程修订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才更名为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

          第三种看法则介于两者之间,既主张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专门课程选修课,同时又强调学科整合,例如在美国、德国的许多州,信息技术只是一门选修课。

          最近,在检索资料时,看到了英国沃里克大学Michael Hammond的一篇题为《信息通讯技术(ICT)是一门课程吗?它应当成为一门课程吗?》的文章。读来令人深思。很显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还是将其整合到其他课程之中,这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很早的时候,Roger Crawford(1997)、Selwood与Jenkinson (1995) 就曾讨论了单独开设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和将ICT融入其他学科课程两种处理方法之间的利弊。

          此外,也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的办法,而牺牲其他-除了明显的困难,如果房间预订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不断的教训然后其他科目不会有机会使用电脑。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非常不同的学生经验相关联。如果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他课程之中,可能会大大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相关性与情境性,而另一面则是,学生信息技术经验将变得不均衡性,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评价就会变成一场梦魇。相反,如果将信息技术课程单独开设,可能会导致贫乏和去情境化的教学,但是相比较则更容易管理和评估。

          如果信息和通信技术讲授跨学科课程的活动可能具有相关性和contextualised的丰富设置。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学生的经验,将是不均衡和评估信息和通信技术技能是一场噩梦。相比之下,使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议题可能会导致一些非常不育,但decontextualised教学提供更一致的学校,更容易评估。Michael Hammond认为,“如果我们不断称颂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单独课程的优点的话,我们将失去与那些提供相关性和激发学生冬季的课程情境之间的联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我们需要向教授英语课程的同事那里学习用文字来启发学生,从教授科学课的同事们那里学习实验数据的分析,从教授历史科目的同事那里学习在不同形式的证据之间权衡等等。

          Michael Hammond对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的态度是温和的中性的。许多国家的许多学校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是有其良好务实的理由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希望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怎样的一门课程。这里的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强调的是技术还是信息和交流,换言之,是我们教授的是电子表格,还是用电子表格去处理信息,我们究竟教授的是文字处理,还是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去沟通信息?Michael Hammond认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应该扎根于其他课程情境之中,使得在技术的支持下,收集、处理和沟通信息成为一个专门的和一致的关注点。

          我个人的看法是什么?我认为两种处理方法各有利弊。而像我们目前这样,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还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他学科课程之中加以教授,这只是形式上的不同。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是信息技术的教学法。也就是你如何去教的问题。

          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在未来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究竟应该如何教授?以及是否还需要独立设置信息技术课程?这将是一个关乎将来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就业去向的一个重大问题,因而也关系着教育技术学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的问题。

参考文献:

          Michael Hammond. Is ICT a subject? Should ICT be a subject? http://www.itte.org.uk/newsletters/itte_nl_36.pdf

20 评论

  1. 焦老师,无比敬佩您的专业责任感,在这个万家团聚,大家大吃大喝的时刻,您却在关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此,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您实在是我辈学习的楷模呀!

  2. 文章的题目很吸引人,但文中所讨论的是更加本质化的问题,即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问题。中小学对于信息技术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教育技术系学生的分配。文中用大量篇幅讨论了国外的见解,焦老师的本人的见解似乎分量少了一点,讲得不够透彻。中小学对于信息技术的教授,并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法问题,而是我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从而导致不同的定位,然后才是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法问题。信息技术对于未来世界无疑十分重要,然重要到什么程度,现在的学生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很多教育工作者不甚了了。从基层学校层面来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是一个甚远的理想,似乎面向考试更多一些吧。希望再听到焦老师对此方面的见解。谢谢!

  3. 另外,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上海)学校层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招一些大学毕业生,可以保持结构的平衡。然而编制没有或者很少,实在无奈!教育技术系的学生到中小学有一个尴尬局面,一般来说,计算机学科教学一个老师就够了,导致学生就业岗位较少。很多学校有网站,则需要网管2人,一个管理硬件,一个维护网页,这样一来,一个学校最多需要三人(可能有人说教师做课件等需要人手,但是我们都要求教师自己做)。而且对网页维护者的美学有一定要求,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例如我校是一个美术老师做此事)。而中小学的教师和职员待遇不同,教师要求上课,所以这些岗位或多或少需兼课,兼课少了评职称吃亏。所以,为了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还需要各方多为他们呼吁啊。

  4. 文章只是提到了信息技术课程该不该独立开设的问题,没有说到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如何就业的问题啊。

    我国是独立开设的,现在我们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是无所不教,就看能不能获得机会去教了

  5. 焦老师所说到的教育技术学生的就业问题在现在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社会上的很多人对教育技术是做什么的很陌生。我是学教育技术的学生,当有人问我什么是教育技术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跟别人总是解释不清楚。但是通过这两年的学习我发现教育技术还是很有意思的。我最感兴趣的是远程教育方面。因为我希望通过教育技术能够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现象。让每一个想要学习的人都拥有足够的信息资源和学习条件。这也是我学习教育技术最大的追求和动力。

  6. 我认为我们这个专业的本科生出来找工作最尴尬的是自己的专业特点不够明显,或是我们的专业特色得不到重视。信息技术内容的教授上,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也可以来做,甚至在专业知识方面做的比我们还要好;教学设计方面,虽然现在各方面都在大力呼吁对其的重视,但就近几年来说,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所以就导致小学的信息技术普及比中学甚至大学要好,只停留在初级教育阶段,没有一个长久的持续发展的环境。另外就业面除了学校,在其他方面的也还是不够广和深入,所以才产生了现在的局面吧。作为我们本科生自己,还是要努力学习,学到自己的特色,跟同学这方面知识的其他专业兄弟姐妹有的拼,至于社会的重视程度,还是要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了。

  7. 1、我赞成单独开设课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吸收技术的思维特征不一样;不同地域生源信息面层次不一样;国内师资水平对整合课程还有较大距离。

    2、教育技术专业毕业出来的本科生,普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岗位上缺乏核心竞争力。这跟课程设置有关。

  8. 引用yff的说话:"焦老师,无比敬佩您的专业责任感,在这个万家团聚,大家大吃大喝的时刻,您却在关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此,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您实在是我辈学习的楷模呀!"
    致以崇高敬意!焦老师执着认真敬业乐业的精神一直是我天天学习的.

  9. 我觉得吧, 教育技术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本来很期待老师的这篇文章,可仔细看过后,觉得还是没有 提出什么建设性的解决方法,或者比较好的建议,我是一个要毕业的大学生,面对 今年的状况,更是心寒,学校不需要我们专业的人去做计算机老师,县级中学都进不去,而对于其他的,都学的太浅薄,没有竞争性,真的不知道我们该定位于哪个点,去寻找我们的工作?

  10. 上次去一大专学校面试,都到了资格审查阶段了,结果有些比较了解我们专业的人说这个专业的人学得太泛,什么都懂一些,但是不精,然后就这样刷下来了。。。

  11. 究竟由哪一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教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更合适?焦老师分析的其更深层原因很有道理。我们专业的课程设置似乎把国际上的三种观点(是否需要单独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以及如何与其他学科实现有机整合)都考虑了。所以所学课程既有很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更有学科整合的各种理论、教学设计等等。但是的确博而不精,很多只是一个入门的接触而已。而现在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单独开设的,所以还比较偏爱计算机科学系科的毕业生。

  12. 焦老师您好,大家好。
    从中学领导他们来看,他们更加愿意找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一所中学来我校招聘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投出的简历都被退了。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所见,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对于我的就业信心有所打击的。

  13. 我已经毕业一年了。现在仍旧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四年的大学生活对我来说真的算不得宝贵。我后悔的是自己能够转专业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我后悔的是当我收到了教育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没有及时拒绝……
    毕竟,大家上大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有好的就业前景,而现在连自己的职业定位都不清楚,是一件再痛苦不过的事情。
    另外,企业培训,需要的是人力资源背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的信息类毕业背景;正真在缺少信息素养的老师,经过适当的培训,也是能够解决的。
    教育技术,还是整合了吧。教育技术专业的大学生也是背负了父母希望,想要能够有份像样的工作安生立命,买房娶媳妇的。我承认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我只想现实一点,不要让父母看着我难受焦急和尴尬。

  14. 我学教育技术将近7年整。为了教育技术哭过、笑过、担忧过、自信过、自豪过、也暗淡过。但现在似乎渐渐明白一个道理。
    就如大家所说我们是学的浅,是学的泛。总体来看,是一个不吃亏但更不沾光的专业体系。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学的泛这是个多么好的事情,各个方面都学一些,比完全不懂要好太多了。
    当然,相应来说就会学的泛一些了,那,你能不能对于一个方面去学的精一些呢?不是要求所有都学的精一些,而是一项就好,比如flash,大学几年你只要把flash这一项学的精通,那以后你就可以靠这个去找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肯定会涉及到你所学专业以外的很多方面,那么,你所学的泛此刻是多么有用。
    以上仅小女子拙见。望各位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