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欢迎来到新世界

编者按:在亚马逊 CEO Jeff Bezos 上周宣布2.5亿美元收购美国重量级报纸《华盛顿邮报》后,多位华盛顿邮报记者,包括Peter Whoriskey, Brady Denns, Kimberly Kindy, Holly Yeager, Cecilia Kang以及Alice Crites共同撰写了这篇文章。下面是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欲阅读上半部分请点击这里

Jeff 

开启亚马逊帝国

亚马逊的起源像传说一般,充满传奇色彩。而很多事情外界可能并不清楚,Bezos 和亚马逊一些早期员工曾发生过分歧。一些早期员工认为,他们想要建立的是一家平等而独立的虚拟书店,而不是去冲击现有的实体书店。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早期员工甚至说道:“直到今天,无论我何时走进自己喜爱的实体书店,我都会感到十分羞愧。”而另一位早期员工 Nicolas Lovejoy 更是提出质疑:亚马逊是否已将成为“线上沃尔玛”当成自己的使命?

他们还提到,Bezos 一直以建立庞大的零售帝国为自己的目标,并为近乎偏执的为这个目标努力。据”亚马逊第五名全职员工“Tom Schonhoff 回忆,为庆祝日交易额达到 5000 美元,一名员工希望组织一次烧烤活动,而 Bezos 冷冷的回应道:“我们不会去组织这种活动。我们需要变得更大、更好,为用户提供更多。”

另外,Bezos 似乎非常热衷于招聘那些被大家公认充满智慧的人,他甚至还曾询问过 Schonhoff 和其他人的 SAT 分数。Schonhoff 说:“Bezos 渴望非常聪明的人才。他的员工中有人获得过 Rhodes 奖学金,还有人是全国拼字大赛冠军,甚至还有一名火箭科学家……据我所知,还有一名客服代表好像拥有生物工程博士学位。Bezos 希望招聘这样的人,让他们发光发热。”

尽管一些早期员工并不认同亚马逊的远大抱负,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商业帝国确实为社会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其中一名早期员工回忆说:“很多人给我们发来感谢信,感激我们让他们足不出户的买到任何书。其中有一位女士住在中西部地区,离她家最近的书店都在 200 英里之外,甚至还有一些常驻海外的军人也写信表达了感谢之意。对此公司上下都非常开心高兴,能让人们无障碍的买到自己想看的好书是件相当伟大的事情。”

虽说这些早期员工都曾经在那个关键时期目睹过 Bezos 的工作状态,但和这位创始人相比,他们却有着迥然相异的观点。亚马逊第一位员工 Shel Kaphan 和第二位员工 Paul Davids 便是如此。

身为软件工程师的 Kaphan 将自己称作是“60 后”,将 Bezos 称作“80 后”。“他显然知道如何驾驭一个组织,也知道如何照顾自己。我见过他有好几次彻底毁掉了一些人。”Kaphan 说,他在自己的职责受限后离开了亚马逊。

谈到 Bezos 对《华盛顿邮报》的收购时,Kaphan 则表达了自己的反感:“这让我感觉相当恶心。我讨厌看到报纸变成一家企业自由主义者的喉舌。”

同样身为软件工程师的 Davids 并未对此置评,但他提到他曾在一家网站上发表评论,为 Bezos 对报业的兴趣辩护。Davids 写道:“如果有人真的认为 Bezos 是为了贪婪,或是增加自己的财富……我确实无法证明你是错的,但我会说,我想你被欺骗了。将近 20 年的巨富生活可能扭曲了他的潜在动机和品行,但我认为这些动机和品行仍与 1994 年时基本一致——积极进取,能够走出道德困境,而且总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与宏大计划。”

当年羽翼未丰的亚马逊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一飞冲天,一方面源自自身的超高效率,另一方面也源自互联网泡沫的推动。创立短短几年,这家公司就实现了几百万美元的营收,尽管利润仍旧为零。但后来,互联网泡沫破裂,很多曾受科技热情推动的企业一夜之间跌落神坛。

一天之内,该公司的股票市值蒸发了 30 亿美元。分析师将亚马逊戏称为“Amazon.toast”、“Amazon.con”、“Amazon.bomb”,以讽刺它的窘境。

在公司内部,员工的担忧也与日俱增,有些人甚至主动请辞。Bezos 在参加知名脱口秀节目“Charlie Rose”时回忆说:“当我们被人称作 Amazon.toast 时,我们大概有 150 名员工, Barnes & Noble 公司则有 3 万人。当时有人还写文章说,亚马逊风光了两年,但现在‘王者’归来,他们将会以压倒性优势击垮它。”

于是,Bezos 召开了一次员工会议。“我说:‘瞧,你们每天早晨都应该带着担忧与恐惧从睡梦中醒来。但别担心我们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永远不会给我们送钱。我们更应该担心用户,应该集中精力。’”

他对外也保持了相同的冷静。当《BusinessWeek》的记者抛出有关亚马逊缺乏利润的问题,并质疑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时,Bezos 的回答很简洁:“我能用一个词回答你吗?扯淡。”

事实上,在这之后 Bezos 早已让否定自己的人瞠目结舌。亚马逊迅速成为了行业巨人:不仅拥有超过 9 万名员工,去年的营收超过了 610 亿美元。不过,它最近几个季度的利润相对较低。

“创造性破坏”

亚马逊的高速发展令员工和用户都获得了利益,但如其他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的企业一样,亚马逊也遭遇了经济学家所谓的“创造性破坏”。有出版商认为,该公司迫使他们陷入低价困境。而零售商同样在抱怨,亚马逊通过规避营业税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尽管这一优势很快就将通过立法来改变。

亚马逊还成了媒体抨击的对象。不断有报道称该公司不惜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来追求效率。2011 和 2012 年,《Morning Call》和《西雅图时报》连续数周曝光了亚马逊位于宾夕法尼亚、亚利桑那、华盛顿和肯塔基四个州的恶劣工作环境。

amazon 

亚马逊员工对记者透露,他们被迫高强度工作,工作环境有时还闷热难耐。甚至在最热的时候,亚马逊还会在宾夕法尼亚的仓库门口专门安排救护车。医生因此呼吁联邦监管者将亚马逊的仓库定性为“不安全工作环境”。该公司员工还提到,亚马逊会对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严格记录并考核,如果达不到目标,那就意味着员工卷铺盖走人。

另一方面,亚马逊高管拒绝接受《Morning Call》的采访,也没有对书面问题予以回复,同时拒绝他们参观公司的仓库。曾在 2011 年秋天写过一系列有关亚马逊报道的《Morning Call》记者 Spencer Soper 说:“我给他们打过电话,发过邮件,后来,在我们的第一篇报道刊发前,我还给他们发去邮件确认所有的事情,所以我相信他们收到邮件了。但他们始终拒绝讨论此事。”

就在新闻发布前几周,Soper 收到过亚马逊方面的三句话回复。在回复中,亚马逊宣称他们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

即使当 Soper 准备报道亚马逊的正面消息时——他听说亚马逊安装了空调,并改善了仓库内的空气流通状况——该公司依然没有为他提供任何细节信息。Soper 说:“我当时不得不找一些建筑工程师帮我分析。结果发现情况的确大为改观,但我却是靠自己的力量调查出来的。”

就在《Morning Call》的系列报道刊发后的几个月,《西雅图时报》也因为类似的问题与亚马逊取得了联系。这回亚马逊的回应似乎开放了一些。一位记者获准参观两处仓库。亚马逊高管还回答了有关仓库运营和空气调节装置的问题。但当时的报道称,亚马逊方面拒绝对具体的投诉发表评论。亚马逊指出,据美国联邦政府的统计数据,亚马逊的仓库比其他同类仓库和零售商更加安全。

Times 

曾经撰写过未经授权的传记《一键下单:杰夫·贝佐斯与亚马逊的崛起》(One Click: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Amazon.com) 的 Richard Brandt 透露,Bezos 不喜欢报纸的记者,而是与几本高端杂志的商业和科技记者走得比较近。他会在发布新品等重要时刻接受这些记者的采访。

“他会挑选记者,而不会让记者挑选他。”Brandt 说,“其他记者很少有机会与他接触。”

亚马逊并不是所有

当《华盛顿邮报》的收购交易宣布后,Bezos 可能会比以前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仅从投票情况来看,他似乎并不热衷于政治。自 1996 年注册为华盛顿州国王县的选民后,他在 27 次投票中只参加了 8 次。

但另一方面,Bezos 却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一位前员工请他捐献 10 万美元支持华盛顿州同意同性恋婚姻时,他和妻子捐出了 250 万美元。他还捐款 10 万美元对抗针对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征收提案。另据《西雅图时报》报道,他曾在 2004 年出资 10 万美元支持一项特许学校的发展计划。

作为亚马逊 CEO,Bezos 还要应对一些与言论自由有关的问题,最引人关注的或许就是对维基解密托管服务的处理方式。2010 年 11 月,维基解密开始利用亚马逊的网络托管服务披露成千上万份美国国务院外交密电。但在收到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的电话后,该公司在 24 小时内突然终止了与维基解密的合同。

亚马逊在当时的声明中表示,之所以驱逐维基解密,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协议条款,与政府的要求无关。亚马逊表示:“当有企业或个人存储了大量不属于自己的文件,并在无法确保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发布这些数据时……就违反了我们的服务条款,必须要另选其他渠道来运营。”而维基解密当时在一条 Twitter 中说,如果亚马逊“这么受不了 (美国宪法) 第一修正案,就干脆别卖书了。”

今年 49 岁的 Bezos,早已从充满好奇的少年,变成了生活丰富多彩的富豪。他的妻子 MacKenzie 是一名广受赞誉的小说家。他们共同养育了 4 个孩子。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Bezos 已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满足他强烈的好奇心。

通过他的航天公司 Blue Origin,Bezos 希望推进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这个项目给他带来的满足感,或许远远超过了在网上卖东西。软件工程师 Ratajak 回忆起 1996 年 2 月与 Bezos 的一段对话:“我问 Jeff,他为什么要创建亚马逊。他说:‘我对空间探索很感兴趣,但这还需要过些年才能实现。在这段时间里,我觉得亚马逊也未尝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他还投资了“万年钟”项目,这是一种号称能工作 1 万年的机械钟表,是由 Bezos 的朋友 Hillis 设想的。Hillis 想开发一种一年只走一下的钟表,上面的“世纪针”每 100 年才走一格,而里面的布谷鸟则要每过 1000 年才出来一次。Hillis 说,这个项目是为了“给当今不断加速的文化提供对照,让长远的思考变得更加普遍。”

“他提议实现我的梦想,”Hillis 说,“为朋友做这样一件事情,实在是有趣极了。”

今年春天,Bezos 的好奇心促使他加入到改变新闻业的行列中来。今年 4 月,他领投了对Business Insider总额500万美元的投资。这家财经网站的领导者 Henry Blodget 在担任华尔街分析师时曾经十分看好亚马逊的股票。几乎就在同时,他开始悄然洽购《华盛顿邮报》。本次交易完成后,《华盛顿邮报》将从 Kaplan 教育部门等母公司的其他部门里分拆出来。

“有没有 Bezos,《华盛顿邮报》都在改变。”Blodget 在周六的电子邮件中说,“新闻的格式和传输方式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数字与印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但服务读者的承诺肯定会继续下去。”

自从他宣布收购《华盛顿邮报》以来,能够找到 Bezos 电子邮箱的该报读者便开始向他发去邮件,而 Bezos 也延续了他在客服领域的一贯作风,一一进行了回复。

《华盛顿邮报》发行人 Katharine Weymouth 表示,过去一周里,有很多用户都给 Bezos 发了邮件,“他回复了所有邮件”。

有一个花了好几百美元刊登结婚启事的人,对该报的服务十分不满。他在邮件里对 Bezos 说:“谢天谢地,你终于出手了,你才是理解客户的人!”

Weymouth 给此人回了信,但“两秒钟内”,Bezos 也回信了:

“感谢你的反馈,欢迎继续提供宝贵的意见!”

SOURCE: washingtonpost.com

本文转引自36Kr,作者系patrick,转载仅用于学习和交流,未经作者及36Kr授权,特此鸣谢!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