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卷调查小风波

         应一家杂志社邀请,为它们组织一组文章,系统介绍国外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而且特别艰巨的任务。通过这个工作,可以使得国内同行进一步了解国外学科研究及其发展,透过这些人物及其思想,把握学科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FERC团队经过几个月的研讨和争论,一致觉得我们必须找到确实属于领军人物,否则这个工作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可是怎么作这个事情呢?我们费了好大的周折。

         我们先是从各种杂志上的访谈、会议的Keynote Speaker等信息源中,罗列了一批专家,作为备选的,然后在我们团队内部,进行了调查,拿出了一个结果。但是大伙心里总是不踏实。这个清单,会不会因为我们自己的喜好或者眼界,没有将其他更重要的人物纳入其中?

         于是,我就建议我们做一个更大范围的调查,在我们学院的研究生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学生所了解的,可能受到教师上课提及的那些人物和介绍的影响,同样难以保证公允。于是,安排Semon同学将调查问卷制作成网络问卷的形式,并翻译成了中英文版本,一方面,在国内一些具有留洋背景或与国外同行交流较多的学者中进行调查;另外一方面,直接到国外一家著名度较高、聚集了一批国际教育技术学同行的论坛里发布信息,向他们寻求帮助,让他们帮助我们将大家比较公认的学界领袖遴选出来。

         昨天早上,正在办公室干别的事情,Xiaoling就在QQ里联系我, 问我是否有空,有事情跟我谈,我说好。见面时她比较紧张,觉得事情比较严重。一了解,原来是发布在IT Forum上的调查问卷,因为背景信息不详细,不尽遭到了管理员的质询,而且也有一些论坛成员专门发来邮件询问背景信息,Xiaoling感到惶恐。不仅如此,在UGA读书的Hellen同学,还专门写邮件来,告诉Xiaoling(漂洋过海来看你——近日ITF发问卷反思 )一些论坛规则和调查的基本要求,意见中肯,关爱和支持跃然纸上,令人感动。

         这个事情的责任其实并不在刚读一年级的Xiaoling,责任其实在我自己。在修改调查问卷的时候,我一直担心因为我们的问卷过于冗长,浪费被调查者的时间,这样调查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删除了有关我们团队以及这个调查详细目的的有关内容,结果导致论坛管理员不清楚我们的调查目的,但是我们是否会有商业目标,并对于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表示担忧。

         经过Xiaoling和我的多次邮件解释,这个事情总算得到了国外专家的理解和谅解。但是教训是深刻的,教益也良多。对于网络问卷调查的一些细节、在论坛寻求帮助的方法、以及与国外同行交流的一些技巧,实在是难得的课程。

         从数据收集的情况来看,我发现了很有趣的一些现象。到目前为止,国内有60位同行浏览了我们的问卷,但是完成的之后50%左右,对于开放问卷部分,只有1位被调查者作了回应。而国外,有39位同行浏览了我们的问卷,有30位同行完成了我们的调查,特别是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回应了我们的开放问卷,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问题。

         我们计划在8日结束调查,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遴选出教育技术学领军任务Top10。并继续完成后续的工作。

6 评论

  1. 我发出去国内的问卷很让我沮丧啊,每天打开邮箱,期待的奇迹总是没有出现,不知道国内的人士冷淡还是不懂,不仅不要建议,更表现出不屑一顾……

  2. "而国外,有39位同行浏览了我们的问卷,有30位同行完成了我们的调查,特别是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回应了我们的开放问卷,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问题。"

    国外学界在这方面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记得那年给Roy Pea写信冒昧讨教,结果老爷子居然回信,外加附赠资料。回想国内的大家,能做到这样的可能就比较少了。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