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前言

前  言

           教育技术学是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几十年来,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实践中已经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国内、外也均已经拥有了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技术学研究正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研究成果日渐丰富;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科知识体系逐步健全……

           然而,在浮华、喧嚣与繁荣之后,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教育技术学依旧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体的迷茫、现实的无奈与思想的贫乏,经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催化,在一些教育技术学人的认识中被放大。其中,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一学科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每个学科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既影响着该学科当前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又关乎学科未来的健康发展。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澄清,有助于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也有助于教育技术学的健康发展。

           美国教育技术学专家萨义德.卢善扎米儿(Saeid Roushanzamir)曾说,“试图对教育技术学这样一门学科进行界定,这无异于使自己进入一场论争,这场论争将把你陷入混乱不堪的沼泽地” 。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学理论工作者,这个沼泽地是无法迂回的。我必须遭遇它,这个学科必须遭遇它。

           借鉴参考国内、外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最近几年所从事的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学与研究,本书试图对困扰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对教育技术学这一年轻学科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学科基本理论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

           全书分前言和十章。第一章主要结合概念的分析,介绍了作者的教育技术观;对教育技术本质问题的认识是教育技术学历来争论最大的问题,也是涉及到教育技术观的问题,讨论学科基本理论问题,教育技术本质问题是首当其冲的。本书作者认为,技术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运用的、基于各种科学理论与原理的、作为人的能力外化的工具、工具的规则体系、以及运用这些工具及其规则体系来实施的问题解决式社会实践活动。

           所谓教育技术就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所有教育媒体、教育媒体的规则体系、以及系统化地运用这些教育媒体及其规则体系来解决教育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一个子集。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上位概念。教育技术具有一般技术的特征,同时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人们的教育技术观受其技术观的制约。技术观不仅受特定时期的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受主体的技术实践与技术认识水平的制约。为此,任何一个技术/教育技术的定义都只是主体技术/教育技术实践与技术/教育技术认识水平的反映。

           第二章讨论了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问题。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技术问题。教育技术问题是教育问题与技术问题的交集。教育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三类问题:即教育领域中的技术问题、与技术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以及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其中,教育领域中的技术问题是指那些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技术问题。这类问题的本质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技术问题的一个子集。这些技术是指那些符合促进人的发展需要、合乎教育目的的所有手段的总和。与技术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是指那些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容易受技术影响的教育问题,是技术进入教育所引发的新教育现象和新教育问题。这类问题的本质是教育问题,是教育问题的一个子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教育技术问题中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也是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的明晰与令人满意的解答是教育技术学学科成熟的标志。从历史上来看,媒体与学习的关系之争、非显著性差异现象研究以及教育技术有效性研究等等,均属于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着重分析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因为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教育技术学最基本的问题,它不仅是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关乎学科根基和学科使命的问题。在整个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中,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虽然一直困扰着教育技术学学术共同体,然而,这个问题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学习与媒体的争论,到非显著性差异现象的发现,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涌现,充分展示了教育技术学学术共同体在技术与教育关系问题认识上的不断深化。然而,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有令人满意的结论,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必将以新的形式呈现在学术共同体面前。

           第四章重点介绍了作者对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的看法,认为教育技术学是横跨科学与技术两大门类的、游走于教育与技术之间的交叉学科。本书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不仅是科学,同时又是技术,是科学与技术的混合体。教育技术学是新兴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典型的远缘边缘学科。教育技术学横跨科学与技术两大部类,是游走于科学与技术之间的新兴学科,是教育科学领域中以应用为特色、以实用为目标的学科。年轻的教育技术学是非常复杂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复杂性源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作为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既关注学科基础问题,又重视实践应用的问题。

           第五章中作者主要从谱系年表和范式演变两个角度,以三个历史样本为着力点,回顾和反思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的历史发展。从历史角度看,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经历了“视听媒体与视听传播阶段”、“媒体技术与系统化教学设计阶段”和“学习技术与绩效技术阶段”。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恰好可以说是重演了单一媒体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的创新推广进程。也就是说,整个教育技术学的历史发展重演了单一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过程,即教育技术的创新推广过程。

           在第六章,把教育技术学置于科学与技术之林,讨论和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与教育科学及技术各相关分支之间的关系,以期在学科相互关系的厘清中,从学科划界的视野来把握教育技术学。本书作者认为,本书作者认为,如果说教育技术学有因自己的学科使命、研究目标以及研究对象而属于教育科学的话,那么,教育技术学则因自己的研究取向与研究方法而属于技术科学。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各个分支学科与技术学科的交叉,从目的和问题本身来说,它主要研究教育问题中的一些与技术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而从手段、方法上来说,它主要从技术学科汲取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本书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必须坚持“和而不同”,尊重学科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学科之间的协同作战,共同促进教育与人类的发展。唯有如此,教育技术学才能处理好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相关学科的认同与接受,才有可能获得其应有的学术地位。

           第七章以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为数据挖掘工具,从刊物文献分析入手,讨论了教育技术学的主要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技术学的主要实践领域及其进展。本书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实践不仅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开发的源泉,而且也是其归宿。反过来说,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与开发指引着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教育技术学实践的发展。
本书作者将教育技术学的主要实践领域区分为四大部分:即,教学系统设计、网络与远程教育、视听媒体辅助教学、个别化学习与自主协作学习。在这四大类中,视听媒体辅助教学、个别化学习与自主协作学习是面对面的形式,它们之间的划分标准是前者以大面积为特色,后者以个别化学习为特征;网络与远程教育是非面对面的、远距离的形式。无论是那一种组织形式,都必然会涉及到教学系统设计问题。

           随着学科的发展,研究的视野与实践的领域在逐渐拓展,教育技术学工作者的工作范围逐步从学校教学向社会教育、工商企业培训、军事领域、乃至医疗卫生部门等领域扩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第八章首先讨论了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开发研究、设计以及其他技术方法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价值。本书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与使命,虽涉及对教育技术现象的描述、解释与预测,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变革与改造。教育技术学应当在对技术化教育的描述、解释与预测基础上,以干预、变革与改造的方式来理解教育,反过来,对技术化教育的描述、解释与预测的目的,则在于变革教育实践,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技术学必须将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的方法紧密结合,这不仅是由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与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对教育技术问题、教育技术现象以及教育技术规律地认识是科学的教育技术学的任务,而借助技术解决教育问题则是技术的教育技术学与实践的教育技术学的责任。就教育技术学整体而言,单纯依赖科学的研究或者单纯依靠技术的开发是注定无法很好地完成这两大任务的,只有将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技术学才能真正不辱使命。

           第九章重点介绍了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 DBR),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符合了教育技术学的目标与任务,能够体现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色。它既能回避和汲取传统研究范式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又能为教育技术学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而作出积极的和有效的尝试。

           教育技术学研究不仅是要干预和改善教育实践,同时也要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论,基于设计的研究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诸多有待解决的形式化问题。基于设计的研究目前还缺乏一个相对统一的研究纲领,它对研究者的要求更高,实施基于设计的研究难度更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对于基于设计的研究而言,也是如此。

           第十章作者展望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未来。从历史上看,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立场。一是激进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二是审慎的乐观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三是消极悲观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本书作者认同审慎的乐观主义教育技术学未来观。

           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特色是由教育技术的技术特征所决定的。而只有应用才能够真正使教育技术学在教育科学阵营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使它与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变得明晰,因而学科的独立性才能够得到体现与确证。在未来,技术与教育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而这个过程中,教育技术学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从创新推广理论来看,教育技术的普及也将继续延续创新推广理论所描述的规律。从教育技术学研究本身来,学科的独立性将进一步得到认可。

           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本书无意于建构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也无意涵盖教育技术学的所有研究领域与课题。作者探讨的对象和关注的焦点是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技术学。在撰写过程中,作者并不力图面面俱到。既不有意回避老生常谈的问题,又不刻意追求新潮时髦,同时也不奢望对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问题做系统完整的论述。作者追求的是逻辑上的自恰,追求言之有物。

           本书的最直接的目标读者是教育技术学工作者,包括目前全国200多所高校的在读本科学生;近百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和从事教育技术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此外,也可供教育科学各相关分支学科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参考。

6 评论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