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应用与研究的新进展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随着无线通讯技术和无线终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逐步成为教育技术学和远程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MLearn 

移动学习应用的新进展

移动学习应用在诸多领域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学校教育情境,包括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企业学习、以及其他的非正式学习情境之中。相对而言,移动学习最先为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界所接受,更多的实践和研究出现在基础教育校外学习和高等教育领域里,最近几年,企业移动学习实践和研究在整个移动学习中的份额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技术创新和基于工作学习的重要性日渐为人们所理解与认同,加之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企业情景中的移动学习实践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移动学习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应用不仅快速发展,而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就全球范围来看,移动学习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应用通常表现为三种模式,分别是:

1.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也就是国内所谓的“电子书包”;

2. 自带设备计划(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这是一种源自于IT 企业的由用户(学习者)自己携带自己的移动终端进行工作或学习的模式,近年逐渐为国外一些学校所接受;

3. 基于移动终端的校园服务和自主学习。

相对而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在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较为常见, BYOD 模式则通常是在相对较为富裕的国家和社群中更为普遍,而基于移动终端的校园服务和自主学习则是发展最早和最为迅猛的领域。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几乎全部学校并不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尽管禁止孩子在校内使用手机的学校非常明确地知道,这种禁止是徒劳无效的。绝大多数开展“电子书包”项目的学校并不允许学生以“移动的”方式使用这些移动终端,结果使得所谓的电子书包项目变成了一种以移动终端代替PC,以无线网络代替有线网络的“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也就是说,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校和教师常常会试图以一种适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使用包括移动终端在内的新技术来开展教学,而学生们使用的和习惯的方式则是完全不同的。这类现象最常见的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这二者之间的落差使得移动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从更大范围来看,移动学习更多地是在学校教育情境之外展开的。就全球范围而言,绝大多数移动学习项目是为非正式学习设计的。比如,Nokia Life Tools,就是一个基于SMS 和浏览器的订阅服务,它提供包括医疗保健、农业和教育等相关诸多领域的信息。移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新近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字内容的创建,大部分是适应于电子阅读器的数字教科书的设计开发;

二是移动应用(APPs)的开发;

三是移动学习课程与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移动学习理论匮乏

理论的匮乏是当前移动学习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面临的一大瓶颈。与许多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一样,移动学习同样也是一个实践先行的新兴领域。当前的绝大多数教育理论是以在教室环境中所发生的、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学习为其基本预设的。因此,这些理论均未能抓住移动学习的特殊性,对移动学习现象缺乏应有的解释力度,对移动学习课程和项目的设计、开发、应用等实践,以及移动学习研究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

尽管如此,依旧有人努力和尝试,试图用已有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来解释移动学习。在行为主义学习范式之中,学习被视为最好通过对一个特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强化来促进(练习和反馈)效果。为此,移动终端可以用来呈现教学材料和内容,提出问题(刺激),能够方便地获得来自学习者的反应,为其提供适当的反馈(强化),从而增强行为主义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将学习视为一种主动的过程,其中学习者依据他们现有的和过去获得的知识,建构新的观点或概念。在建构主义学习框架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习者去自己揭示和发现规律。为了将学习者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化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师必须给予学习者一个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知识建构工具。

情境学习要求知识被表征于真实的情景之中,这些情境通常会涉及到知识,而学习者则参与到一个实践社群之内。移动终端提供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机会,它使得学习者在置身于一种真实环境之中的同时,能够便捷地获得各种知识建构工具和学习支持工具。每一个学习者所携带的能够接入网络的移动设备,允许他们成为正在学习的动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情境学习范式认为,学习并非仅仅是个体知识的获得,而是一种社会参与的过程。Brown 等人曾特别强调认知学徒制的观点,认为在认知学徒制中,教师(专家)与学习者(徒弟)一道工作,创造了学习者在他们完全理解问题之前,就能够开始面向具体问题开展工作。基于问题的学习旨在通过给予学习者弱构的问题,从而开发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技能。通过探索一个问题的过程,教师鼓励学习者辨别他们被要求去理解问题的知识领域。

2012 年7 月,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学习与专业发展支持中心(CLPD)的学习设计师阿兰·凯灵顿(Alan Carrington),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讲学的时候,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学,即Padagogy。而Pedagogy for iPads,可以翻译为基于iPads 的教育学,也就是我以前说的iPadagogy。

阿兰的基于iPads 的教育学可以说是移动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之一,他用一个轮状图展示了自己的理论,也就是阿兰的Padagogy 轮。 Padagogy 轮共4 圈,从里向外分别是:目标、描述动词、活动、iPad Apps。在中心圈,阿兰把教育目标归结为:识记理解(Remeber 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se)、评价(Evaluate)、创造(Create)共5 个。其中与2001年 Anderson 和Krathwohl 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正版不同的是,阿兰将识记和理解结合在一起。第二圈是描述动词,分别用来描述和阐释教育目标的。第三圈是活动,这里介绍了大量的数字化学习活动,这些活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第四圈,也就是最外圈是iPad Apps。在这个Padagogy 轮的最外圈,共介绍了62 个iPad Apps。

移动学习理论的新进展之一体现在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理论的创建。Padagogy 轮能够很好地描述基于iPad 的教育目标分类。但是,基于iPad 的教学过程如何组织?是否有一些典型的流程和模式?在基于iPad 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如何设计课程组织教学?这些问题的回答仍有待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因而距离新的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移动学习理论的出现,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移动学习:未来走向

展望未来,移动学习实践与研究将突出以下几个走向:

第一、基于人机互动的即时学习普遍被认为是移动学习的主导模式;

第二、对移动学习实践者和研究者而言,学习的情境化和与工作的整合将成为企业移动学习实践和研究的核心与重点;

第三、移动学习中社会性(或称社交性)元素和用户体验将成为移动学习设计与开发者提升课程与产品吸引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第四、支持基于移动终端的合作、协作与辅导成为移动学习系统的核心功能需求;

第五、移动学习将有机地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教育工作者、技术开发者所面临的挑战是: 找到切实可行的恰当方法,来确保移动学习是高度情境化、个性化、协作化,并且真正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工作者需要适应如何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习资源的引导者。技术开发者在设计学习者所需要和将购买的设备和服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如何确保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焦建利(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