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威尔研究设计的互动模式

             再读约瑟夫•A•马克思威尔(Joseph A Maxwell)大作《质的研究设计:一种互动的取向》(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An Interactive Approach),更为喜爱作者的架构方式和行文风格。作者从瑞典古斯塔夫二世时代的瓦萨沉船这个设计案例入手,引入研究设计这个主题,直接提出了一种互动的研究设计模式,并按照该模式组织全书的内容。

             约瑟夫•A•马克思威尔所提出的这个质的研究的互动设计模式包括“研究问题”、“目的”、“概念框架”、“方法”和“效度”5个要素。其中,

             1、 目的。为什么你的研究值得做?你想要澄清什么问题?你的研究希望影响什么样的实践和政策?你为什么想做这项研究?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你的研究结果?

             2、 概念框架。对于你计划要研究的问题、现场和人们,你有什么了解?有那些理论、思想及先前的研究发现可以指导或丰富你的研究?你要利用那些文献、已有研究及个人经验来理解你的研究对象或问题?

             3、 研究问题。通过这项研究你具体想要知道什么?对想要了解的现象你还有哪些不知道的?你的研究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4、 方法。你在实施这项研究中到底需要做些什么?你要用什么方法和技巧来收集和分析资料?方法要素包括4个部分:一是你在研究中通参与者之间建立关系;二是选择现场、参与者、资料收集的时间和地点、文献等其他资源(通常所谓的“抽样”);三是资料收集方法;四是资料分析方法和技巧。

             5、 效度。你的结果与结论会出现什么差错?对这些问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解释或存在什么样的效度威胁?你将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你所拥有的资料或你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如何支持或挑战你对事情的态度?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你的结果?(以上5点摘自p3-4)

             早在2004年,我就开始思考如何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研究设计问题。当时,我设计了一张表,重点交代研究目标;问题、问题分解及子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与过程;预期结果等几个要素。后来,在前几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中,我使用了这个表格,并且告诉学生,这个表格填写好了,讲清楚了,就可以开题了。使用这个表格的学生,普遍反映这个表格很难填写。

             重读约瑟夫•A•马克思威尔的研究设计的互动模式,发现他的方法更美妙,看来我的那个表格需要进一步地修改完善。比如,在我的表格中加入他的两个要素,即“概念框架”和“效度”,并且在选题论证应用时,不仅要填写那个表格,还要填写一个图。

 

5 评论

  1. 我的看法就是,教育技术与教育培训相关,就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或者是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在运用教育技术时,需时时考虑学习者这个最终的对象,和提高绩效这个最根本也是最高的目标。如此说来,我的个人理解就是,上面的词语范围太大,可以换成学习目的,培训框架,达标问题(教学目标),教授方式方法,评价等。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