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评论

    • 哈哈!这是John老师自己制作的一个动画,是他的学位论文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具体为什么这样动,我还真不知道。

      我会邀请他在这里跟我们介绍介绍!呵呵!

  1. 仔细观察,觉得这个动画表达的意思是不是:社会存在、认知存在、教学存在的比例是一样大小,并且是定的,而无论每个构成要素的比例如何,教学经验总是这些部分的交集,但是每个构成要素的比例会影响教学经验。
    可能词不达意,但是我觉得应该是描述教学经验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的。

  2. 媒体通讯中的社区探究学习模型假设学习是通过其中三个核心要素的互动而发生的。认知存在、社会存在、教学存在,这三个要素的互动过程(就是真正学习发生的过程)会产生另外的三个较小的交集:支持性话语、创设气氛、选择内容。当真实的学习发生时,三个存在要素的互动会产生周而复始地聚集和偏离倾向。当某一种存在和另两种存在出现较大偏离的时候,另外的三个小交集:支持性话语、创设气氛、选择内容,也会跟着产生对学习支持度的大小变化。我认为这三个小交集的大小变化就是反映学习环境的晴雨表—教学经验(触发问题、个人探索、反思、讨论、整合、运用新方案)的过程。运用加里森(Garrison)这个探究学习模型理论框架来组织和指导英语教师运用网络伙伴互助活动来观察、反思彼此的教学设计,根据实际英语教学的需要提出调整三个小交集的策略。让新手教师学会运用这个模型来调整自己的英语教学设计方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3. 我对认知存在、社会存在、教学存在三分法很感兴趣。
    我的疑问是:这种划分只是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学习活动中吗?

    对于一个教学系统而言,教学系统是不断地运转着的,老师、学生和学习活动是运转的教学系统的主要元素。学生一维的认知存在,教师代表的社会存在和教学活动一维的教学存在。

  4. 我认为3种存在的教学理论框架,不但可以指具备社会属性的人参与、教学班级群体师生的参与、学生学习个体认知的参与等。作为教学过程设计来说,也应该可以体现3种存在的因素,比如外语教学的社会性存在(文化群体的归属,跨文化理解)、班级师生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存在和个体认知学习的主动性存在。我认为忽略某一种存在的教学设计都不能将外语教好。在社区探究学习模型2000(Community of Inquiry, COI)的认知存在(cognitive presence)中,2003年加入了评判性思维的模式(触发问题、个人探索、反思、讨论、整合、运用新方案)
    为了进一步探讨加里森的社区探究学习模型理论对网络伙伴互助活动对新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影响的研究时,我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加里森(Garrison)教授取得了联系。他并表示出对我的研究感兴趣,看了上面我做的Flash之后,赞扬“great”而且吩咐他的助手跟进我的研究。

  5. 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拿一个方面来说 我们选择的内容越多 社会存在的价值就越少 似乎没有什么社会价值了

    认知方面 要让老师去创设情景 但是不能完全去全部由老师完成 而中间的这个“度”的问题 是解决该问题的核心
    (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