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手机网民"达1亿

随着电脑、手机、iPad、网络等媒介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加入微博一族、微友群。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手机网民”有1亿。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市教委主办的 “机遇与困惑:全媒体时代的教育”论坛上,专家呼吁,学校和家庭要做好疏导与引导作用,不要用手机、iPad打发孩子,而要和孩子一起迎接新媒体,并帮孩子树立必要的规则。

xsssj

未成年人上网多用手机

在公共汽车上、在银行等待区域、在公园草坪上,越来越的青少年拿着手机、iPad等多媒体终端上网、发布信息。双休日,家住浦东新区的初中生佳佳(化名)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发布了20多条微博、微信,内容涉及美食、游玩攻略、交通线路等。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中小学生拥有手机,其中大部分是智能手机,有着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

根据最新出炉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全国有一亿左右的未成年“手机网民”,手机也成为未成年人网民上网最重要的终端。进入全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渠道悄悄地发生变化。在研讨会上,市教委基础教育处的倪闽景表示,以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主动发布身边的信息,成为知识的传递者、创造者。他举例说,自己的女儿是一名高一学生,对心理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课余时间,女儿在网络上扮演一位心理医生的角色,倾听网友烦恼,并在网络上搜索、整合有效的疏导办法,传递给网友,吸引了很多粉丝。

家长爱用手机打发孩子

全媒体时代,对青少年教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吴国宏副教授分析道,通过手机、iPad等终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知识的时效性更强,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感兴趣领域的最新知识。

“在饭桌上、在休息时间,很多家长为了安抚吵闹的孩子、打发孩子的时间,习惯性地将手机、iPad递给孩子……”吴国宏直言,青少年长期使用多媒体,也存在一定隐患:青少年的自控力相对比较低,对网络信息、特别是不良信息缺乏判断力,还可能沉溺于网络游戏;青少年长时间使用多媒体,侵占了亲子互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有移动电视,路边有移动广告,无线网络的普遍使用,也使得许多图文、声像等传播更为方便快捷。这些媒介在给大家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吴国宏提醒道,即便如此,家长也需要客观地接受青少年使用多媒体,人为隔绝孩子和多媒体的联系,可能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jinzhi

“如今,多媒体也成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倪闽景表示,在静安教育学院附校,思想品德教育没有统一教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解剖、分析最新的社会热点,进行课堂教学,传递青少年在成长中应该具备的素质。

文章来源:新浪新闻

3 评论

  1. 前天给一个市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做讲座,发现一个班的40位信息技术教师用微信、微博加在一起没有超过10人。我敢肯定,在这样规模的城市,任意一所中学班级中学生用微博、微信的数量一定超过半数。用微博、微信也就是意味着是智能手机,手机能上网。目前状况是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比老师强,可惜很多老师的思想意识比较滞后,不能够给孩子们指引如何利用移动设备正确学习的方法。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