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中的马太效应

早上例行阅读,看到 Michael Trucano 于15个小时之前,在世界银行的博客(http://blogs.worldbank.org)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教育技术中的马太效应》(The Matthew Effect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文,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在《道德经·七十七章》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马太效应可以归纳于:“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马太效应也是普遍存在的。

就区域教育信息化而言,不同地区由于经济、教育、社会以及环境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对于政府而言,其宏观决策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缩小地区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实际上,由于教育信息化基础、经济实力、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与意识等原因,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往往我们看到的情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不是缩小了,往往是进一步加大了。这正好符合马太效应。也就是经济发达、教育基础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观念和意识比较超前的地区,其教育信息化发展也越好,相反,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观念和意识落后的地区,其教育信息化发展也就越缓慢。

在个体之间,马太效应也是普遍存在的。以教师为例,越是信息素养良好,懂得如何利用网络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教师,他们能够经由网络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工具、课程、课例,也能更好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同行进行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线参与式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就越强。相反,信息素养较差,缺乏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知识、技能与技巧的教师,他们往往取法获得更多的工具、课程、资源,也不善于利用教师实践社群与其他的教师同行进行交流,因此其在线参与式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就越弱,他们与前一类教师的差距也就越拉越大。这也正是马太效应所揭示的现象。对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生,也是如此!

教育技术中的马太效应还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学校教育信息化投入等方面。知名度高、条件较好的学校,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教育信息化投入,这样的学校中的设备投入和配备往往也更好,他们的呼声更能得到决策层的重视和回应。相反,一些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投入本身就不足,他们的呼声和需求却往往难得得到决策层的重视和回应。

 

 

一条评论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