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到这篇文章是在吃饭的时候,用手机看到标题,知道作者是邹景平先生,很想阅读,可惜当时不知道为什么看不到正文。今天用台式机在网络上一搜索,看到了全文,还看到了黎加厚先生的一段“转载按语”,写得也很有见地,对于想了解慕课的人是有帮助的。所以这里一并转发了。
【转载按语】台湾资深学者鄒景平老师参加了”课程时代”上面的《音乐即兴创作(introduction to improvisation)》课程学习,值得我们同学学习。记得在本学期开始的时候,我曾经建议我们的研究生同学参与课程时代上面的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学习,全程跟踪一门课程,才有可能对MOOC大规模开放课程有自己的体验和发言权,正如过去,如果你自己没有撰写过博客,你怎么能够撰写研究博客的文章?如果你没有参与一门网络开放课程的学习历程,怎么能够撰写研究在线教育的理论文章?一切都需要从“尝一尝梨子的滋味”开始。
学习MOOC的诀窍
邹景平
(本配图源自互联网,是由本文作者添加的!)
其实要提高学习力,还需要两个翅膀,一个是优良的学习资源,另一个是有一群共同学习的伙伴。
与同好互动非常重要,它常能带我们跳出盲点,例如,我学MOOC的动机,是好奇心加趣味,以前我对于欧美现代诗和音乐等课程,虽然心向往之,但总害怕自己听不懂,而不敢多选,但三月在北京的时候,参加果壳网举办的MOOC同好分享大会,听到微软研究院副院长张峥分享他在Coursera上课,学美国现代诗的心得时,他所说的视频中学生围绕老师念诗的方式,让我觉得好有趣,突然惊觉过去我把自己限制在熟悉的专业中,是太安全保守的作法了。
反正在Coursera多修课,也不要付钱,为何不多冒点险呢?我尽量选不同特质的课,最近选的是「音乐即兴创作(introduction to improvisation)」,这门课原订在四月22日开课,结果因为波士顿的马拉松赛爆炸案,警方封锁校园,老师只有延课一周,今天才开始课程,我看了老师的教学视频,竟有点欲罢不能,对我这个音乐白痴而言,老师很亲切,也对在线教学很有经验,开课之初,就告诉大家如何录音、照相、扫描等上传作业的方法。
MOOC跟一般的开放教育资源(OER ,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不同,OER的大门是敞开的,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你随时都可去浏览,所有资源都对你开放,但却没为你留下学习纪录,MOOC的课程资源是半封闭的,只有注册过的学生才看得到,不注册课程,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但它保留了你最细微的、最完整的学习纪录。
所以要想多了解MOOC,多累积一些好的学习资源,就需要多注册几门课。若真觉得课程不合适,退选就好了,与其在选课前左思右想,还不如多尝试,多接触,然后慎重分辨要深读、要旁听或以后浏览的课,然后把不符需求的课退掉!这跟年轻人交异性朋友的方式有些像呢!
Coursera最新的进展,是切入在职教育领域,首先以在职教师的终生学习为目标,推出了一系列课程,合作单位也增加了博物馆和公益基金会,以前Coursera的课程比较发散,彼此之间的联系微弱,但这个在职教育内的课程比较能让学生规划出自我的学习地图,从而获得1+1>2的整体效益。
去年秋季我在新浪博客介绍史丹佛大学要开《创造力速成》的MOOC课,结果大陆有好多年青人参加,其中有位孙小小老师,大力推荐这门课,四月22日,史大又开第二班,孙老师不但在新浪微博上常常发布课程动态,并分享作业,我也抛砖引玉,把自己设计的自传封面放在微博上,带动出大家不怕献丑,勇于分享的氛围,最后分享出来的图片超过一百张。
MOOC课程不比面对面学习,还是有较深的孤独感,团队支持是很重要的力量,有团队的加油,有学习的伙伴,碰到问题时,有好的学习资源可以参考,有朋友可以解惑,都会强化我们坚持学下去的毅力,提高我们的学习力,使我们能排除万难,走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