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Yojana Sharma)努巴哈尔•沙里夫(Naubahar Sharif)已经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数年时间,最近在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平台Coursera上推出了由他本人主讲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在中国”课程,这被认为是亚洲第一个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
该课程自4月4号在网上接受报名以后,有17000多名学生报名,这让从事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教学的副教授沙里夫喜出望外:“我们原预计会有8000-10000人报名,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这让我受宠若惊!”报名者中,有60%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其他报名者来自墨西哥、巴西、南非以及一些亚洲的中等收入国家。
作为世界三大MOOC平台之一的Coursera此次与香港科大的合作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亚洲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参与MOOC学习,Coursera希望开拓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公开课市场。
沙里夫说:“也有一些来自中国的网络条件较好地区的学生报名了我们的课程,但最令我们兴奋的,是整个学生群体国籍的多样化!”
然而,如何定位课程深度却是一个难题。沙里夫说:“报名者五花八门,有年纪较大的,也有很年轻的;有工作经验丰富的,也有初学者,甚至还有一些专家!”
把更多亚洲课程搬上Coursera
在与Coursera的合作中,香港科大负责提供课程内容,并拥有课程的版权,Coursera作为发布课程的平台,两者各展所长。很多世界知名大学都与Coursera合作在其平台上发布网络公开课程,因此,对于希望寻找可靠的网络公开课资源的人来说,Coursera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去处。因此,借助Coursera平台,香港科大的网络公开课也有机会被更多人了解。
对于沙里夫来说,把传统课堂搬到网上也需要做大量功课。他要准备大约30个视频及相关资料,将传统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修改,以适应网络教学的需求。
沙里夫在接受《世界大学新闻》(University World News)采访时表示:“尽管我不知道我的学生们是谁,但我还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实际上,准备一堂网络公开课要比准备一节传统课程花更多时间,沙里夫说:“但想到网上有这么多人会听我的课,为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值得的。”
香港科大计划还将在Coursera平台上推出其他网络公开课程:分子生物医学科学系的周敬流教授及化学系的杨霖龙教授将主讲“烹饪的科学”,课程特别包括了与中国美食有关的内容;另外一门中国历史课程也将搬上网络平台。
在香港科大成为第一个推出网络公开课的亚洲高校后,香港中文大学也紧随其后,他们计划9月在Coursera开设一门关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课程。
日本的东京大学也准备在Coursera上推出自己的公开课,9月他们将开设“宇宙的演变”课程,10月份开设“和平与冲突”课程,所有课程都将采用英文授课。
Coursera进入中国市场没那么容易
如果MOOC想要吸引更多中国学生,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问题。在全球所有MOOC学习者中,中国学生人数在所有国家中列第十位,而美国学生占了总人数的35%。降低语言门槛是在中国推广MOOC的关键,Coursera计划在8月推出中文授课的课程,目前基本确定的有国立台湾大学的中国历史课程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京剧课程。
另外目前为了满足一些地区学生的要求,Coursera给有些课程配上了中文或俄语字幕;香港科大也准备在他们的一些课程中添加普通话音轨,以满足部分中国大陆学生的需要。Coursera希望香港科大能增加中文授课的MOOC数量,但香港科大首席副校长办公室的毛大伟(David Mole)博士表示,这目前还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包括Coursera在内的很多MOOC平台也都在积极与中国大陆高校寻求合作,希望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看很多人认为,Coursera这种国际MOOC平台想进入中国大陆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会面临政策的限制。中国官方希望中国大陆高校的公开课都在中国自己的MOOC平台上运行。据北京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大陆高校的教授可以以个人名义在类似于Coursera的平台上推出课程,但中国的大学则必须与受到官方监管的本土MOOC平台合作。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孙茂松教授在本月接受一家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文课程当然要在中国而不是美国制作。”然而3月26日他却邀请了Coursera联合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Andrew Ng)到清华大学进行了一场讲座。
毛大伟表示:“用不了多久,那些有兴趣在中国做MOOC平台的人就会开始观察研究MOOC的运作模式,并思考如何打造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MOOC平台。”他还补充:“在香港科大,我们很早便有前瞻性地开始与中国大陆高校展开合作。一些课程的电子资料的交流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如果中国大陆的学校准备建立一个类似Cousera的平台,我们合作中的内容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国本土的MOOC平台
北京和上海的一些人士透露,中国正在加速本土MOOC平台的建立工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官方不会支持任何盈利性或非盈利性的外国网络公开课平台。”
蜂拥至麻省理工学院(MIT)公开课平台的众多中国学生显示出中国在公开课市场有巨大潜力待开发。MIT公开课对外关系部主任史蒂芬•卡森(Stephen Carson)表示:“带有字幕的MIT公开课视频占据了大量的网络点击量。”这些带有字幕的课程都是由爱好者组成的字幕组译制,并经由MIT的学生进行校对,最后在网上发布。
卡森表示,类似于MIT自己建立的edX公开课平台如果想和Coursera这样的公司竞争,就必须增加平台上公开课程的数量,同时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不拿点高端产品是不行的。卡森也指出现行公开课平台的一些弊端:“现在网络公开课的灵活性还不够,用户无法即时获得信息,你得先在网上提交申请,然后等着回复;另外有的地区网络条件不好,无法在线学习edX课程,而如果课件能提供公开下载,就更便于线下观看了。
互动性是特色
互动性是网络公开课的关键属性,也是与其他远程教学模式的区别所在。吴恩达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网络公开课最大的革命性在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良好的互动性使得在线学习网络公开课不像是看电视,学习时能通过社交网络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
很多中国大学也将海外网络公开课资源作为提升本校教学质量的工具。例如很多MIT或其他常春藤名校的网络公开课程就被一些中国大学教授直接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加拿大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的研究员斯蒂安•哈克列夫(Stian Håklev)表示:“美国顶尖高校在很多中国人眼中都很神秘,而网络公开课在中国的流行,很大原因是这给了很多人直接进入斯坦福或耶鲁等名校课堂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的机会。”
香港科大的沙里夫教授认为,香港科大和Coursera的合作还有助于香港科大加速自身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建立“混合式”课堂。“我们致力于提高香港科大课程的数字化水平,同时利用与Coursera合作的经验,建立更加混合型的教学方式。”在自己的MOOC结束后,沙里夫也有详细的计划:“我准备将MOOC尽可能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作为其他教学活动以及课堂作业的补充。这是参与MOOC计划最令我兴奋的地方,这将为我的教学方式带来革命。”
利用MOOC树立口碑
对于大学来说,在网上开设公开课,也可以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马丁•因斯(Martin Ince)是一位伦敦作家,著有很多科技书籍,包括一部《英国科学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British Science)。因斯也在网上学习了沙里夫教授的课程,他将此作为了解中国的一种方式。同时他也表示,通过公开课的学习让他对香港科大产生了良好的印象,而如果不是因为公开课,普通伦敦人很难听说这个学校。他认为沙里夫教授的讲解非常详细,并且充满趣味;网上的同学们都很活跃;课程任务很繁重。
由于在网上学习公开课都是自愿行为,也不用交学费,因此很多人注册了网上课程后半途而废,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让网络公开课的运营者很头疼。但香港科大却并不对此感到担心。摩尔说:“任何人持有任何目的都可以报名参加我们的课程,这是完全自由的。”另外,如果能了解报名者中哪些完成了课程,哪些半途而废,公开课设计者就能了解到课程的哪些地方给学习者造成了困难,哪些地方教学效果较好,这有助于设计者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随着时间的推进,一旦越来越多的香港高校推出MOOC,一个本土的香港MOOC平台也是有可能诞生的。”摩尔非常看好香港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前景。
来源: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原标题:Hong Kong MOOC Draws Studen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原作者:Yojana Sharma
原文地址:http://www.guokr.com/article/43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