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洲这个人

          知道郑金洲这个人是从他的《教师如何做研究》这本书开始的。当时,我应一个省的电教馆之邀,为教师讲科研课题相关的讲座,依照惯例,先是在网络上搜罗一番,采众家之长。觉得这个书应该看看,但是当时没怎么报希望,因为冠以类似名字的著述实际上已经不少了。后来在我们陶园书亭看到这本书,随手翻翻,觉得比较特别,后来就买了一本回去看。阅读的感受是,语言通俗有趣易懂、结构清晰自成体系、实例鲜活贴近实际。这本书像是一本写给一线教师的书。

          前段时间在瑞典的时候,先是知道我们的CHL君是郑金洲教授的博士生,再后来又了解到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活动,将会会邀请郑金洲教授来讲讲。下午第一环节,是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的主任贾峰先生讲,后一环节是郑金洲教授讲。贾主任即将结束的时候,进来一位高个子白面书生,两手空空,温文尔雅、略显腼腆。后来知道是郑金洲教授。

          在Tea Break环节,在外面开完火(吸烟),走进来一看,郑金洲教授在讲台前的电脑上,打开一个WORD文件,将字体调的大大的,在上面一边思量一边敲讲座的提纲。接着便开始讲。

          从他的提纲来看,新意似乎并没有多少。但是从头到尾听下来,感受良多,对这个人的认识也多了一些。 归纳起来,郑金洲教授的讲座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个人很善于演讲,思维慎密。收放自如、条理性逻辑性强,出口成章,语言严谨。开场部分略显拘谨,几乎全是书面语言。再后来书面语与口头语并用,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结束之后,聊起他的表达能力,有朋友评论说,这个人简直像在照着什么东西在朗读。

           第二、这个人听了许多课,深入课堂认真地研究教育。在讲座过程中,大量生动鲜活的课例信手拈来,运用巧妙精当,而且很会从教学细节中挖掘其背后的意义,并将理论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这个题目他讲出了新意,而且有理有据、生动感人。

           第三、这个人读了很多各种类型的书。他的涉猎面很广,在讲座过程中你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从教育大范围之内的哲学、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全纳教育理论、国际理解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历史,到教育学领域之外的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文艺学、乃至管理学,在一场报告中无不涉及,而又是如此地浑然一体。

           在他的博客上,有这样一段话,很令人思考:" 在过去的一年,我自己的读书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除了把教育著作尤其是国内外新出版的一些著作继续作为阅读对象外,我还着重阅读了经济学、人类学、哲学、政治学、领导学、发生学甚至医学方面的著作。之所以“不务正业”,把教育学科之外的著作作为阅读对象,是因为我越来越意识到很多教育问题不是教育自身能加以说明和解决的,教育自身的理论很多是借助其他学科作为支撑的,教育学者的成长远不是靠教育教学的书本可以滋养的。联系教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去阅读其他学科的著作,常常会让我们进一步扩展分析教育问题的视野和眼光,增进探讨教育问题的立场和角度,提升思考教育问题的水平和质量。"

           第四、这个人是个学者。他能深入教学实际,观察深入,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个人善于博彩众家之长,能游刃有余于不同领域,能融会贯通。后来听说这个人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做科研部主任,是副局级领导干部,可以说是个学者型的干部。

           在吃饭之前,跟CHL聊,问我最近BLOG写什么,我说很惭愧,最近太忙,没怎么更新,今天晚上就更新,准备写“郑金洲这个人”,于是有了上面这些记录。

郑金洲讲座提纲如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重新理解和认识课堂
                    (一)、课堂不只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场所;
                    (二)、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且更应当是引导学生的场所;
                    (三)、课堂不只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且更应当成为知识探究的场所;
                    (四)、课堂不只是执行教案的场所,而且更应当成为教师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素
                    (一)、教学要素的变革
                           1、课堂教学生活化;
                           2、学生学习主动化;
                           3、师生互动有效化;
                           4、学科教学整合化;(后来在讲授过程中边讲边补充了一下几条)
                           5、教学过程动态化;
                           6、教学内容结构化;
                           7、教学资源的优化;
                           8、教学对象个别化;
                           9、教学策略综合化;
                           10、教学评价多样化;
                    (二)、教学流程的变革
                                                     (后来在讲授过程中边讲边补充了一下几条)
                           1、备课:二次开发
                           2、上课:动态生成
                           3、听课:全息透视
                           4、说课:反思探究
                           5、评课:评判分析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
                                                     (后来在讲授过程中边讲边补充了一下几条)
                    (一)、研究
                    (二)、培训
                    (三)、制度创新

11 评论

  1. 关于“不务正业”那段话实在太精彩了,感谢焦老师的推荐,我已订该书,一睹为快!
    顺着焦老师的推荐,我又百度了一下,发现经典的教育著作还是蛮多的,可惜这些书籍很难渗入中小学,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的惰性与麻木。
    所以,研究教育,我觉得要把研究教育中的人--教师和学生放在重要位置,要考虑如何把师生的潜能激励出来。亚洲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老师的演讲非常精彩,我听了N遍,可惜他演讲的对象主要企业或创业的个人。如何有人能在“教育成功学”方面多些研究,那将是对教育的一件善事。
    又百度了一下,惊喜发现已有人在研究“教育成功学”,虽然不多。http://www.blog.edu.cn/user2/edu-success/index.shtml 这是研究者的博客,还没细看,先不作过多评论。

  2. 事实上,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正在思考的有两件:一是教育技术市场化对教育技术自身发展的影响;二是教育技术(或者说是教学技术)如何走向更高的层次的同时,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

  3. 看到许多郑金洲教授出版了许多书和文章,而且以关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专业发展的书居多,以为是个年老的学者(因为在我的印象和经验中,那么多一直在关注学科教学关注课堂关注教师成长的一般是经历很多的"长老型"教授!!年轻的教授站得高,一般都去留洋或做大项目搞大课题了.)一看相片,居然这么年轻——而且对课堂教学这么熟悉,心里更加佩服了.我喜欢这样的专家(他不是"专骗大家的")和教授(他所教的传授的东西我们一线教师能感到受益).,

  4. 其实,有时候一线的老师也确实有自己的苦楚。想调动课堂,想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想让每个人在打下课铃时都感觉到这一堂课是有收获的。但是,谈何容易~或许所处的学校不是特别好的缘故,觉得学生想要的就是老师一直讲,他们一直记。或许,改变这种课堂实际需要的是恒心,但有时候真的很容易被同化~

  5. 最可怕的是,教授们所讲的如此丰富多彩,但广大中小学教师所做的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基本没有太大的触动与改变!
    向英 | 发表于2008-06-12 16:28:26 [回复]
    窃以为要改变这种现象,应该让教授的讲能让大家–广大中小学教师受到影响:在读的师范生就该多组织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树立以研究带动教学的观念;已经工作的老师则要多组织再学习。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