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移动互联网“入侵”课堂隐忧

焦建利点评:不久前,我所在的大学各教学楼办公楼也安装了WIFI。看来运营商大举进入高校绝非个案。手机进课堂是势不可挡,在大学是这样,在中小学也是这样。前年在南海的演讲中,我也谈了这个观点。我个人的看法是,学校应该因势利导,不能因噎废食。

后来,我还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1年第21期上发表了题为《我们还要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五点建议,这五点建议是:

第一、直面学生手机使用问题;

第二、由全体学生讨论制定学生手机使用制度和处罚办法;

第三、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来监督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四、教师要率先垂范,向学生示范手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五、加强研究,协助学校共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Mobile

笔记少刷微博多 移动互联网“入侵”课堂隐忧

几年前,当手机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时候,高校的课堂还算是一片宁静之地,可如今,随着手机的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微信、QQ、网游等大量的社交、娱乐产品也应运而生。

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快在高校跑马圈地的进程,在一些高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楼等建筑物楼顶,无线局域网络(以下简称WLAN)发射装置星罗棋布,他们提供的无线信号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通过手机高速上网。移动互联网已悄然“入侵”大学课堂。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入侵”,是堵,是疏,还是放任自流?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做笔记的少了,刷微博的多了

“如今在课堂上做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只有当我主动说起,这个知识点很重要,期末要考时,同学们才会掏出手机,打开照相功能,对着投影仪一阵狂拍,这就算是做了笔记。”

从最初的5M(兆)免费体验到10M,再到30M、50M,再到每个月100个小时的上网业务……就读于成都某高校的大三学生陈星(化名)在三年里不断刷新手机上网的频率。

陈星最初接触手机上网是刚入大学时,当时家里给他买了一部新手机,他发现可以上QQ聊天,觉得很新奇,“每天上课的时候就把QQ挂在手机上。”陈星说,那时候,移动公司为新生提供了5M流量的套餐免费试用包。大一下学期,陈星更换了一款智能手机,除了登录QQ之外,还可以刷微博、购物、发微信,这时候,5M的流量明显不够用了,恰好移动公司的优惠期也到了,无奈之下,陈星办理了10M的包月流量业务,谁知道,没过多久,别说10M,50M也不够用了。“幸好,移动公司开通了高校无线校园WLAN的业务,我就办理了每月20元包100个小时的套餐业务,现在刚刚够用。”

每月100个小时,这意味着陈星平均每天至少有3个小时在用手机上网。陈星告诉记者,他花在手机上网方面的时间还不算太多,“我不少同学办理了每月30元不限时的手机WLAN上网业务。”如今,像陈星一样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功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笔者针对四川省10所高校开展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至少有1/3的学生经常在上课时上网。

“现在手机的主要功能不再是通话,而是用来刷微博、购物,上课无聊时,就随手打开手机登录一下,刷刷微博,聊聊天,慢慢地,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天用手机上网的频率已经超过了电话和短信。”

与课堂上刷微博的人越来越多形成极大反差的是,课堂上做笔记的人越来越少了。

“课堂上还需要做笔记吗?你去看看还有几个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完全就是照着课本和电子课件念。”张海华是重庆一所重点大学电气专业的学生,他把自己课堂上上网的原因归结为老师的授课方式太呆板,没有吸引力。

“如今在课堂上做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只有当我主动说起,这个知识点很重要,期末要考时,同学们才会掏出手机,打开照相功能,对着投影仪一阵狂拍,这就算是做了笔记。”四川某高校的一位教师说。

“与老师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课堂相比,我更喜欢沉浸在互联网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笔者问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开小差”时,绝大多数学生如是说。

移动互联网进军高校发展迅猛

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把高校的WLAN建设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为了达到信号全覆盖,运营商除了在楼顶安装WLAN信号发射装置之外,还会在各建筑物群内布置“热点”。

“用手机搜索到‘CMCC-EDU’的无线网络,然后输入手机号码和密码,便可以通过WLAN在校园任何地方上网。中国移动WLAN可提供高达54M的速率,比GPRS网络快很多,方便简单,网速稳定,价格便宜,还不限流量,很受大学生的欢迎。”四川某高校的移动营业厅的一位业务员介绍说。

笔者在该营业厅内的一张资费单上看到,WLAN校园套餐主要资费有每月10元、20元、30元3种,相对应的时长分别为每月10小时、30小时、不限时。“使用WLAN上网,费用应该说是很便宜的。”这位业务员说。

目前,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提供的有2G、3G、WLAN、4G等4种无线网络接入技术。从高校市场反映来看,WLAN因其移动性、便捷性和价格相对低廉而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而对于运营商来说,WLAN的网络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于是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把高校的WLAN建设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

2009年,中国电信宣布,在高校中大力部署WLAN网络,一些省市高校校园WLAN覆盖率达到100%,中国电信成为首个在高校校园中全面部署WLAN的运营商。“每一所高校都重点覆盖了图书馆、宿舍楼、教学楼等重点区域。这一举措,使得中国电信的网络优势进一步凸现,大学3G热进一步升温。”电信的一位负责人说。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紧跟中国电信的步伐,抢占高校市场。据媒体报道,2012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WLAN热点数量超过30万个,其中覆盖高校的WLAN热点就超过10万个,总体网络规模居全国各省份首位,在全省各高校的覆盖率、接通率均达到99%以上。根据2012年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该省高校总数是146所(含公办院校、民办院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平均下来每所高校所安装的WLAN热点就有684个,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另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在2011年针对450多个高校无线校园网建设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重点高校、普通高校、高职高专等三类学校部署的WLAN热点数超过1000个的比例分别为13.16%、4.44%和1.15%,平均每所高校接入WLAN热点数达到238.37个,WLAN平均覆盖区域达到41.34%,而类似数据在2007年的调研中,平均每所高校的接入点数仅有23.67个,平均覆盖区域只有15.82%。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高校真的需要这么多WLAN热点吗?一家为运营商长期供货的WLAN热点装置生产商解释说,WLAN网络是依靠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而建筑物、车辆、树木和其它障碍物都可能阻碍电磁波的传输,会影响网络的性能。为了达到信号全覆盖,运营商除了在楼顶安装WLAN信号发射装置之外,还会在各建筑物群内布置WLAN热点。

在学校布置这么多的WLAN热点,有没有辐射,会不会对周围的人身体造成伤害?移动、电信、联通的相关业务人员均表示,“WLAN无线网络采用的是2.4G频段,是公用的安全频段,常见的无线鼠标、键盘、摄像头等都使用该频段。WLAN网络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辐射问题,它的信号辐射是手机信号的1/10,可以忽略不计,像一些日常家电如微波炉、电磁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这些产品在工作状态下的辐射都大于WLAN网络信号。”而WLAN网络辐射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说法,得到了重庆邮电大学一位教授的认同。

运营商亏本赚吆喝打的什么算盘

对于运营商来说,占领高校大学生这个市场,就是把未来的金矿紧紧地攥在了手里。从眼下看可能亏本,但从长远看,还是很划算的买卖。

科技改变生活。但是,人们在强调移动互联网为生活、学习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对其负面效应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移动互联网给大学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一些运营商的高校市场部门负责人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他们有一套理论:“打个比方,手机是汽车,移动互联网就是道路。现在你闯了红灯,是道路的问题、汽车的问题,还是你自己的问题呢?”一家运营商驻成都某高校的经理说。

诚然,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对高校市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进行过度的商业开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01年,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陈章良曾说过,希望北大的学生能在未名湖畔上网,这在当时看似一句调侃的玩笑,可是十余年后,非但北京大学,在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能用上移动互联网了。

为了打开高校市场,运营商可谓绞尽脑汁。四川某高校基建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运营商往往采取与高校联合开发的模式,由运营商帮助高校无偿建立无线校园网,作为回报,他们往往会提出要在校园里建立多少个基站和热点,以此达到占领高校无线网络市场的目的。

与热火朝天地抢占高校市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从各大运营商所发布的统计年报来看,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尤其是WLAN这一块的业务却入不敷出,那么运营商亏本赚吆喝图的是个啥?

常年关注移动互联网行业、现为国内某运营商独立咨询顾问的苏敏坚认为,运营商之所以对高校大学生市场这么重视,一是为了政绩,二是为了利润。所谓政绩,也就是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无线城市”的概念,在这个政策的鼓励引导下,运营商们为了迎合地方政府的需求,于是就大力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无线校园”项目。

让运营商们垂涎三尺的并不是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市场,而是高校巨大的学生消费群体。对于运营商来说,占领高校大学生这个市场,就是把未来的金矿紧紧地攥在了手里。“大学生作为未来强有力的消费者,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如果能在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前,通过他们的用户体验,让他们养成一种消费习惯,从眼下看可能亏本,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很划算的买卖。”苏敏坚说。

对于高校而言,移动互联网已经是无孔不入了。“站在学校较高的地方,一眼望去,楼顶上尽是各种基站、发射站。在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一些公共场所安装基站、发射装置,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这些扩展到教学楼,我觉得就有点不好了,肯定会对学生带来不良影响。”重庆市某高校一位姓伍的教师说。

重视“到课率”更要重视“抬头率”

要把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拉回到课堂上,就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教师就要花更多的精力,真正重视教学,只有让课堂生动起来,学生才会抬头。

如今的大学课堂上,学生做笔记的沙沙声渐行渐远,手机刷屏的声音却越发清脆起来,教室里经常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着独角戏。

课堂上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热潮,让不少大学老师感到十分尴尬。某高校一位老师很无奈地说:“现在的学生上课都不在状态,当我讲到重要内容时,下面的学生却都低着头。特别是一些理论课,一个班除了个别学生会听并做笔记,其余的都不怎么听。”

作为交换生,郑晓珍到美国的大学交流学习了半年。在美国的学习中,教师的授课方式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美国的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多,老师是不可能让你有做其他事情的机会的。有一个老师更有意思,无课件无教材全口述加手绘投影教学,考试无笔试全口试,就是要让你专心听讲,你连走神的机会都没有。”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丢下网络,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国家级教学名师刘三阳认为,要把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拉回到课堂上,就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教师就要花更多的精力,真正重视教学,只有让课堂生动起来,学生才会抬头。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王杨被学生评为最喜爱的教师,她之所以受学生喜爱,是因为她有一套独特的授课方式。每年开学选课的时候,因为选她的学生太多了,最后往往要通过抽签的方式,才能决定是谁选中了课。

笔者在王杨的课堂上“潜伏”了几天,发现在王杨的课堂上根本就没有学生玩手机。王杨上课从不点名,也不用担心课堂纪律,因为在她的课堂上充满了乐趣。“我刚走上讲台那会儿,课堂上也有不少同学喜欢玩手机。”王杨说有一次发现有个同学在课堂上用手机玩游戏,这给了她极大的启发:要是能把游戏开发编入计算机编程的教学中,肯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王杨就开始教学生用编程知识编写简单的游戏程序,诸如“愤怒的小鸟”、“超级玛丽”等,结果学生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些老师上课用点名记考勤的办法把他们‘请’到教室,可是他们还是低着头做与课堂不相干的事。因此,除关心‘到课率’外,我更关心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王杨说。

“教学是个良心活。作为高校教师,只要真正地把课讲好了,讲台下是不可能没有学生听讲的。”四川省级教学名师、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王玲说。

让学生从心理上屏蔽移动互联网

手机的使用频率和方式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仅靠学生自律、单个任课教师的管控是不够的,有必要进行有策略的引导。

今年开学,山东大学94名学生面临退学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关注。据媒体报道,在退学的学生中,就有不少人因为上课沉迷于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直至退学。“该上的课还是要上的,但是听得没味儿,课堂上无聊了就玩手机,心思早跑远了。”被退学的学生马小雨(化名)说。

大学的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正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如何让学生离开移动互联网的花花世界,回到课堂上,提高课堂的抬头率,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采访中,很多老师认为,不能把学生埋头玩手机的全部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也不能全部强加给移动运营商。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课堂上用手机上网的学生,多数老师表现得很宽容,很少有老师当场制止,更少有高校明令禁止使用手机上网。

西南石油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彭永清也是一名大学生的家长。“在大学里,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少用手机,目前基本停留在老师的课堂管理层面,即口头要求学生上课时不能使用手机,除此尚没有其他强制性的举措。”彭永清说。

其实,早在2006年,中央财经大学就曾尝试在学校教学区安装手机信号屏蔽器,结果遭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反对,迫于压力,最后不了了之。而与中央财经大学一样,想采取这种在教室安装屏蔽器的高校也有不少,但因为来自各方的阻力,最终的结局也都是不了了之。据一位从事无线电管理的工作人员表示,要在公共建筑场所安装手机信号等电子屏蔽器,必须先向有关部门报备,经审批后,才可使用符合要求的屏蔽仪器。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认为,大学课堂靠点名不能解决学生不听课的问题,断网也不能解决学生不听课的问题,除非放干扰器,才能解决学生玩手机的问题,可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老师讲课如何能够吸引学生。

“有WLAN、WiFi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利用。”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兰利琼表示,对于移动互联网给大学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可以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考核、创造良好氛围、加强学风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大学课堂的质量,从而降低移动互联网对课堂的冲击。

现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的俞立中表示,在新的时代,当前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模式也需要改革。“奉劝低头族的同学,时间是自己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很多,为什么不自己努力呢?”俞立中在微博中写道。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功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对此大学生有较高的认可度,对大学生的影响必将延展到课堂上。“我们并不否定移动互联网这种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但需要分清主次、轻重,不能过度,本末倒置。”熊丙奇说。

教育部“全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方法研究”课题组组长、上海市教卫党委副秘书长曹荣瑞认为,手机的使用频率和方式,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仅靠学生自律、单个任课教师的管控是不够的,有必要进行有策略的引导。比如根据不同的学段和专业,将包括手机使用在内的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开设公共必修课,通过课堂主渠道加以呈现,教育大学生增强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合理使用移动互联网,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把移动互联网屏蔽掉。

小贴士

什么是WLAN及WLAN热点

WLAN:即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络)的简称,是不使用任何导线或传输电缆连接的局域网,使用无线电波作为数据传送的媒介,传送距离一般只有几十米。无线局域网用户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接收器接入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商务区、大学、机场及其他公共区域。

WLAN热点是一种发射装置,其功能相当于一个无线路由器,可以将无线网络向外传播,然后由其他具备WLAN功能的设备来接收。(原标题:做笔记少刷微博多 移动互联网“入侵”课堂隐忧)

来源:中国教育报 通讯员:曹正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