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in Toffler告诉我们–关于公共教育–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
来自James Daly
四十年前,Alvin Toffler和他的妻子Heidi,用《未来的冲击》这本书启迪了我们这个世界;四十年后,他依然是我们国家的一位社会和科技前景的强大的评估者。尽管他是以讨论数字化革命的无数种可能性的作品而出名,他也喜欢讨论关乎塑造美国未来的心灵的教育系统。在他洛杉矶的办公室中,我们与这位依然保持着清晰和激进的思维的耄耋老人相见。
你这几十年都在发表关于教育系统的文章。你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最需要什么?
彻底终结公共教育系统。
那可太激进了。
我在这里粗略引用一下微软主席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我们不需要改革这个系统;我们要更换掉它。”
为什么不微调一下我们已经有的系统呢?我们真的要一切从头开始吗?
我们应该从头开始思考。那跟改变一切的做法并不相同。尽管如此,我们应该先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建立起现在这样的一个教育系统。老师们做的很好,而现在我们也有成百上千的有创意的好学生,但是他们都在一个完全过时了的教育系统里面活动。这个系统是设计用来培养蓝领工人的。
让我们回头看看美国的公共教育史。首先让我们回到一个世纪以前。那个时候,我们甚至在讨论公共教育是不是必需的。一些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接受教育;其他人说“我们负担不起的呀。我们得要他们去工作。他们得去种田,不然的话我们都得饿死。”那可是个大讨论。
19世纪末期,恰逢工业革命,我们的那些商业领袖们开始抱怨这些乡里的孩子们正在涌入城市并且在我们的工厂里工作。商业领袖们觉得这些孩子没啥好的,所以我们得有一个教育系统来教会这些孩子们一点“工业的纪律”。
那什么是工业的纪律呢?
嗯,首先,你得准时上班。在田里、在农场里,如果你跟你家人一起去收粮食,而你又迟到了十分钟,你叔叔可能会帮你说说好话、打打圆场,所以准不准时并不重要。但如果你在流水线上工作而你迟到了,你将害得这条线上其他上万人没法工作。这损失可太大了。所以守时一下子变得非常重要了。
每个人都不能拖拖拉拉的了。
那当然。在学校里,上课铃一响你就不能磨蹭了。而你得在下次铃响之前赶到你下一个上课的教室。而且很多人会搭乘黄色的校巴去学校。什么是黄色的校巴?就是通勤生涯的预演。而且在学校里,你得做很多死记硬背和重复性的活儿,就跟你将来在流水线上干的一样。
那这个系统该怎么跟一个没有流水线的世界相适应呢?
它根本就没去适应。公立学校系统是被设计成为一个已然不存在的经济模式培养劳动力的系统。所以,尽管我们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善意,我们正在偷窃孩子们的未来。
我答得上来该怎么更换这个系统吗?不行。但在我看来,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和我们这些将在这个世界里工作的孩子们创造一个合适的教育系统之前,我们得严肃考虑几个真的很基础的问题。
这些问题真的会很吓人。比如说:教育得是强制性的吗?而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强制哪些人?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五岁开始去上学?也许有些人该八岁去上,这样他们才学得更快。反之亦然。为什么所有东西都要统一?而不是因材施教?在旧的系统里–所有人一起读一样的教科书–这样的事情将不复存在:新科技使得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你是说要个性化每个人的教育体验?
千真万确。我们能引入教学系统的任何多样性都将带来好处。今天的我们对于特许学校的崛起有种种的争议。那些在公共教育系统里的人们恨透了这些学校,因为他们的财路被劫了。我觉得我们得办更多的特许学校,因为他们给我们的教育系统带来了很多过去没有的多样性。多样化我们的系统。
在我和我老婆的《革命性财富》一书中,我们玩过一个游戏。试想,你是一个警察,而你又有测速仪,正在探测过往车辆的速度。每辆车若是代表一所美国的教育机构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第一辆开着一百迈经过的车叫做”正经生意“。这些车每开到100英里的时候就要有所改变,因为如果他们不变,他们就玩完了。所以他们跑得非常、非常快。
然后我们又迎来了第二辆。它才跑十迈。这就可以看成我们的公共教育系统。学校应该是为明天投身”正经生意“的孩子们而准备的,让他们找工作、让他们能运作我们的经济系统。而学校们,如果也在改变,则是每小时10英里的改变。所以你怎么把需要跑100迈的经济系统和一个公共教育的学校机构搭配到一起去?一个教育系统,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每小时10英里?
这样对比是挺可怕。那么,干点什么才好?假设你是美国教育部的头头,你日程表里面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第一件事就是说:“我要听点我过去没听说过的事。”我过去老是反反复复的听到一样的意见。我跟那些有着良好用意和聪颖智慧的老师们碰面,但是他们不能尝试新事物,因为他们要遵守太多规章制度。他们告诉我说“那些官僚制度害得我不能做你建议的事情”。所以,我们该怎样破除那些障碍?跟打破这么大的一个官僚系 –就像公共教育–以及依附它存在的这么多岗位和产业相比,发展一种新的科技真是太容易了。
您听说过这样的抱怨吗:我们在教育上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点的结果?
这是因为我们老是做一样的事情。我们囚禁了四五千万的孩子们,一周n小时。而老师们又有这样那样的规则,告诉他们必须告诉孩子们什么东西,必须怎么样对待他们,必须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而且你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很有限。我觉得我们得让这个系统吸收一点新鲜的意见。
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也做过一模一样的死记硬背的重复工作,就跟今天的孩子们一样。凡是跟数字有关的东西我都搞得稀烂。我唯一干得好的大概只有语文了。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你得发现每个学生到底喜欢什么。如果你想要学生们真的学点什么东西,你得让学生们各有所爱。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我要是成立一个学校,我就开一门、或者一系列有关运动的课。而且这里面还要有运动的经济问题、运动的文化问题、运动的历史、等等–而你一旦学习了运动的历史,你的历史知识面也就更广了。
是整合各门课程吗?
是啊,文化也好,科技也好,全部整合进来。
就像日常生活一样。
正是日常生活!而且,就像日常生活一样,那儿得有成堆成堆的知识在我们所构建的社区系统里面。所以,为什么不把喜欢机械或者引擎一类的东西的那些孩子,比如说,放到实际上正在从事并且极度热爱、热切关注这种工作的人所组成的社区里去?但讨论到改变的速度,我们得留心,说不定我们教给他们的、或者让他们自己学到的技能,在五年或者五分钟内就会变得老掉牙,这谁知道呢?
所以,这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我们现在正在传递的东西命中注定了就要以比过去还要快速的方式过时。而这种我们传递的知识该被叫做“老掉牙知识”:过时的知识。我们的脑子里、书里、以及我们的文化里,都充斥着这种老掉牙的知识。当变化没那么快的时候,我们这些知识也不会这么快就堆积如山。现在呢,因为所有东西都变化的那么快,我们现在有的老掉牙知识、以及我们正在教的、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我们被这样的老掉牙给窒息了。我们甚至以这些为基础作出各种重大的决定:个人的、公共的、以及政治的决定。
是不是教室里得有教科书这种概念也过时了?
我可是个语言大师。我也写书。我也爱书。但是我可不想当谋杀掉这些书的同谋。但很明显的,教科书还很不够。为什么?为什么不应该给一些孩子弄本教科书–而你在网上弄又比印出来要容易的多–为什么一个孩子对某个特定方向感兴趣,不论是画画或者戏剧,或者随便什么别的,就不能拿到跟他同桌的那个喜欢机械的孩子一本不一样的教科书?
我们来谈点实际的。带我走走你创立的学校。它的教室是什么样的?能坐多少人?上多长时间的学?
24 小时上学。不同的孩子可以在不同的时候来上。他们不一定要一起在同一个时间来,就像军队里面那样。他们不用在同一个时间听到铃声。他们是不一样的孩子。他们有不一样的潜能。现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在细微末节上适应每一个孩子,但是我向你保证,我将实际的运作一个24小时学校。我将让“非教师”和教师一起工作,我将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时间来上学这件事变得合理可行。
今日之学校其实就是监护性的:他们其实就是在大人们工作的时间里(朝九晚五)照顾孩子–当整个社会都约摸是在工作的时候。实际上,社会变了。作息时间也得变。我们得个性化作息时间表;我们得个性化时间本身。我们不用让每个人同时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为什么要这样呢?
那么孩子们该什么时候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呢?
也许有的两三岁,也许有的七八岁。我不知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其他的呢?
我觉得一定要把学校跟社区整合到一起去,好利用社区里面有的j技能。所以,我们该在学校里面设立商业办公室,为社区里各种各样的商业服务。
你们的出版物叫Edutopia,而utopia(乌托邦)是整个标题的四分之三。我也许给你描述了一幅乌托邦一样的图景。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么多问题,或者让这个事情运作起来。但是这些问题都不如这个事情迫在眉睫:推翻现在的教育系统。
老师的角色会有什么转变吗?
我觉得(可能这个跟教师工会会有点小摩擦)也许教书并不该是一辈子的活儿。也许让一个老师干点别的什么活,干个三四年,再回来,这样会比较好。他们将带着更好的点子回来。他们将带着外面的世界是怎么运转的概念回来,但如果他们一直呆在教室里,他们根本就不会得到这些概念。
所以,让我们作为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的代表来坐下来仔细思考,坐下来说:“老师们,家长们,外面的人们,我们该怎样完全重新思考这一切?我们将会从零开始创造一个新系统,而你们有没有什么新点子?”然后我们搜集这些新点子。这将是一件对整个国家都很有益、很健康的事情。
你在鼓励基础性的激进改变。你会对这种改变的实现感到乐观吗?
我只是觉得这样的变化不可避免。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得马上开始动手了,或者我们会等到看见大祸临头的那一天。
Toffler设计的明日学校
这些是这位教育的未来主义者设计的21世纪学校的基本元素:
1.24小时开放教学
2.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3.孩子们在不同的时间上学
4.孩子们在不同的年龄开始正式教育
5.课程表横跨各个专业
6.非教师跟教师一起工作
7.老师在商业世界和教书匠的工作中切换
8.本地各色公司在学校里设立办公室
9.创立更多的特许学校
书籍
Alvin Toffler的书讨论了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未来时将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它们是:
Future Shock (1970)《未来的冲击》
The Eco-Spasm Report (1975)《经济痉挛报告》
The Third Wave (1980)《第三波》
Previews & Premises (1983)《预览和前提》
Powershift: Knowledge, Wealth, and Violence at the Edge of the 21st Century (1990)《权力转移:21世纪伊始的知识、财富和暴力》
War and Anti-War (1995)《战与反战》
Revolutionary Wealth (2006)《革命性财富》
原文作者:James Daly
原文链接:Future School: Reshaping Learning from the Ground Up
译者:howchou 译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40048
未来学校:彻底改造学习方式
焦老师,新学期开始了。祝您一切都好!
理想化的学校,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国家和社会,对我们而言,在小范围实行特殊教育可行,我们的素质教育使我们陷入了更加应试的教育怪圈。
看了之后很让人兴奋,要是真的有这样的教育系统就好了。
但在中国,这样的教育系统就像共产主义社会一样遥远……
写得太棒了,真的希望我们教育事业的决策层也来看看这文章,还有我们的教师,家长,不,所有的人都得看.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女儿,她这学期刚刚转到公立幼儿园,由于年龄的问题,给强行降级分到了中班,而之前是大班的,后来她老师跟其他教师说:我怎么教这个孩子呀,书一发下来,她全都懂了."
我们应该问,为什么没有人为我们提供这种教育系统了?还是应该问,我们能为提供这种系统做点什么了?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让他们不像现在的我们一样的迷茫,忍受社会的各种压力,一起努力吧!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如果我们没处可以乘凉,那么先做个种树人吧!
我很赞同他的观点,但在中国就是天方夜谭。
Alvin Toffler的这些话几千年来人们就一直在说,不过他再说一遍也无妨!只有社会发达,理想化的教育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