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重塑千行百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发展成为科学研究的核心参与者,其意义远超自动化工具的范畴,更作为一种能够影响知识生成、验证与传播之认识论基础的系统而存在。
科学家将人工智能作为导师、同行或助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完成科研任务。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协同效应及其推动科学进步的方式令人振奋。之前,自留地君曾介绍过不少专门用于科学研究的人工智能应用,比如,《Connected Papers:一款文献神器》、《SemanticScholar:科研人的利器》、《研究兔子:文献检索超级神器利器》、《F1000Research:开放研究平台》、《Scholarcy:智能文献研读神器》、《ExplainPaper:AI帮你读论文》等等。在《谷歌打造人工智能“联合科学家”工具,协助研究人员以加速科学研究》一文中,我曾介绍了谷歌公司推出的 Co-Scientist,加速人机协同科学研究的进程。
众所周知,科学方法始终依赖于人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及语境理解能力所支撑的假设构建、实验设计与结果阐释过程。
人工智能在这些环节的深度融入既带来机遇也引发张力:
一方面,AI能够揭示人类难以解析的复杂模式;AI正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精确度与创造性。从罕见病发现到可持续材料开发,AI应用正在多个领域突破传统研究边界。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科学领域的快速普及,也为其安全严谨的应用带来挑战。不可重复研究数量的增长引发了对AI驱动发现可靠性的担忧。其可能催生缺乏透明度、语境感知或理论根基的”自动推断”模式(Wang et al., 2023)。在《答《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明海英问,谈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一文中,我也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所产生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自留地君要跟您分享一款超级炸裂的应用,SciSpace

SciSpace 是一个人工智能平台,一款由 AI 驱动的智能研究平台,
一款整合AI技术的全链路科研助手,覆盖“查-读-综-写-引”全流程,
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学者和学生高效地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海量科学文献。
SciSpace 不仅仅是一个文献检索工具,更是一位全天候在线的个人研究助,
SciSpace 的 AI 研究助手可以帮助你根据主题或用户查询查找研究论文,并从 PDF 中提取关键见解,从而简化文献检索和审阅流程。
通过集成150多个专业工具和数据库来简化科研工作流程,用户只需一次指令,Scispace便能处理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和论文草拟等任务,将研究时间大幅缩短高达90%。

SciSpace 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 AI 技术,将传统繁琐、耗时的文献工作流程——从“查找、阅读、理解”到“综合、写作”——进行了智能化整合与加速,让研究人员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的科学发现与创新中。

毫无疑问,尽管人工智能带来显著优势,人类创造力始终是科学进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核心要素。在数据分析和自动化重复任务方面,人工智能尽管展现出了强大能力和无限可能性,但是,它无法复现直觉、想象力与概念性思维——这些正是新理论发现与科学突破的关键动力。人类创造力不仅驱动着新研究问题的提出,更支撑着对非常规路径的探索能力。
随着模型能力不断提升并深度嵌入科研工作流,下一阶段学术界将致力于开发不仅精准、更具备可解释性、稳健性且与科学发现目标相契合的AI系统。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角色演进将由技术进步、伦理考量以及科研群体不断变化的需求三者共同塑造。
27日晚7点,在线直播聊AI 助力写作,得空一起聊?

桦加沙过后的石牌校园。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