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观后感

昨天教师节,两件事情: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豆包静悄悄地推出AI Agent内测试用

早上六点,看苹果发布会回放。每次看苹果的发布会,都让人感慨万千!

因为在我看来,苹果的发布会堪称“科技界的春晚”,堪称展示和演示的典范。

其流畅的叙事和精湛的展示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流程和鲜明的特色。

它的魅力在于,能将技术信息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这对于希望提升教学吸引力的教师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苹果发布会的叙事结构

依照惯例,库克依旧是以其标志性的“Good Morning”开场。

库克在演讲中强调,设计是苹果“一切工作的核心”,称“设计一直是我们公司以及我们业务的基石。设计不仅仅是外观或感觉,也关乎产品如何运作。”

在开场之后,就进入了产品亮相与核心卖点阐释(The Reveal)环节了。

这是每次发布会的主体部分。

每款新产品都会在“One more thing…” 或类似的期待中惊艳亮相。

苹果会毫不吝啬地花费大量时间详细阐述产品的核心卖点、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

之后就是,深度功能演示与场景化体验(The Deep Dive)环节了。

苹果善于将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实际体验。

他们会通过精美的视频、现场演示和真实的使用场景(如拍摄照片、玩游戏、健康监测)来展示新功能如何融入并提升日常生活,

在这个部分,通常是库克概要介绍之后,是一个超燃的视频短频,突出展示其核心优势和卖点。接着就是产品负责人现场演示和场景展示。

在这个环节,听众基本上每次都可以听到许许多多个“世界上最…”。

苹果强调其产品之间的无缝协同。

发布新产品时,通常会提及它与其他苹果设备(如Apple Watch, Mac, iPad)以及最新操作系统(如iOS 26) 如何配合,构建更强大的体验。

在充分吊起观众胃口后,苹果会清晰公布产品的价格、不同规格版本以及预售/上市日期。

所有产品介绍完毕后,库克通常会再次登场,回顾所有发布的新品,再次强调苹果的创新精神和改变世界的愿景,最后以一段炫目的总结视频结束整场活动。

概括起来,苹果发布会的叙事结构是开场致敬 → 主题引入 → 产品亮相 → 深度演示 → 生态协同 → 价格日期 → 总结展望。

视觉设计与演示艺术

苹果的发布会在视觉设计上,追求极简主义,突出视觉化呈现,发布会新产品信息聚焦,

在手法上,多使用简洁有力的幻灯片、高清产品大图、动态效果、少量关键文字。

其演示艺术追求“无感”演示,核心理念在于体验为王,整个演示展示流畅自然。

在演示过程中,技术让位于体验。

通过精心剪辑的实拍视频,现场实时演示,以及无缝衔接的转场,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不仅如此,每一次苹果的发布会都会精准把握节奏,设置诸多悬念。

整个发布会张弛有度,悬念设置得当,对于观众的期待给予管理。 比如,“One more thing…”、会前邀请函主题暗示(如“Awe Dropping”)、关键信息压轴公布等等。

苹果善于以情动人,强调情感连接和愿景传达,力求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在每次的发布会上,都有苹果价值观的输出,比如强调环保与无障碍访问、展示产品如何改善生活(如健康监测)。

发布会细节控制精准,通过极致排练,促进细节把控,对灯光、舞台、座位精确设计、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

这一切都做到了极致。

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苹果发布会的这些特点,对教师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1、就像苹果一切围绕产品体验展开,

教学应一切围绕学生的理解和收获展开。

2、精炼内容,突出核心(极简视觉)

学习苹果一页一个核心观点,多用图表、图片、短视频等视觉元素辅助理解,减少认知负荷。

避免“满屏文字”的PPT。

3、构建叙事,创造期待(故事化与悬念)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尝试为每一堂课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讲述一个相关故事)、设置一些小的“悬念”(“今天我们最后会揭示一个快速解决XX问题的方法”),让学习过程像探索一样充满乐趣。

4、展示应用,联系实际(场景化体验)

就像苹果展示产品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教师应更多阐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场景和价值。

通过案例、实验、模拟项目等方式,让学生看到知识“有什么用”,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5、注重流畅体验与互动(节奏与控制)

课程设计需节奏分明,难易交替。

关键的互动环节(提问、小组讨论、练习)要像苹果的演示一样自然嵌入。

同时,教师也需要像苹果排练一样提前演练教学流程,确保环节衔接顺畅。

6、传递热情与价值(情感连接)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情和专业自豪感极具感染力。

就像库克展示苹果产品一样,真诚地分享你对知识的热爱,阐述学科价值,更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文中图片均为视频回放截屏,特别鸣谢!

后排左起:焦建利、桑新民、张学波、贾义敏、杨爽

前排左起:黄何、张聚、孙潇楠、崔裕静、周晓清、胡可欣

2019年11月,我们在一起

摄影者不详,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