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和59%到底意味着什么?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

向深耕讲台的恩师、并肩奋斗的同事,以及

即将接过教育薪火的师范生同学们

道声安康!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传递,

愿我们都能在这份事业里,

收获成长与荣光。

上个月,应邀与一百多位高职院校的领导分享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冲击和影响,研究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在活动中,我分享了《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25年1月8日发布的 《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5,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经历结构性变革。

《报告》指出,技术进步、绿色转型、人口结构变化、地缘经济碎片化和经济压力是全球劳动力市场变革的五大核心驱动力,

《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就业市场将净增7800万个岗位,其中1.7亿个新岗位创造与9200万个岗位被替代并存。

特别引起自留地君关注的是《报告》中的两个数字:

一个是39%,一个是59%。

我们先看这个39%。

《报告》强调,全球39%劳动者的核心技能需要更新。

全球39%劳动者的核心技能需要更新”,这充分地反映了技能需求变化的快速性和广泛性。

然而,高等教育系统的调整通常较为缓慢,导致技能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时间差。

这个与2025年1月16日QS发布的《世界未来技能指数》(World Future Skills Index:Transforming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skills economy)的观点完全一致:

在《世界未来技能指数》中指出,目前工业创新正处于“半衰期”,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学习新技能,以适应,保住就业并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世界未来技能指数》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技能将增长60%,数字技能将增长35%,将新增24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全球14%的劳动力将面临职业流失风险,1/5的工作岗位将缺乏所需的绿色人才。

《世界未来技能指数》预测,到2050年,至少40%的现有工作岗位将因自动化而消失。

我们还是说回世界经济论坛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

《报告》预测,到 2030 年,59% 的全球劳动力需要再培训或技能提升才能保持竞争力 ,这一数据凸显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这一数据也揭示了终身学习市场的巨大潜力。

传统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以“短期就业技能培训”为核心,未来需转向“培养可迁移能力+终身学习习惯”。

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灵活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年龄段和职业阶段人群的学习需求。

也就是说,高等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学历教育,而是需要建立贯穿职业生涯的学习体系。

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供给的主力军”,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2025 年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需要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中国 – 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 (2025)》显示,近十年中国新增专业近 2 万个;于此同时,撤销专业数量也从 2014 年的 67 个增长至 2023 年的 1628 个 。

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进行积极的专业结构调整。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高校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速度往往滞后于产业变革,其结果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而新兴产业领域却面临人才极度短缺。

面对世界经济论坛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中所指出的技能变化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025 年未来就业报告》中指出的 39% 劳动者的核心技能需要更新,59% 劳动者需在 2030 年前完成再培训

这两个数据反映了未来就业市场的巨大变革,也为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升专?还真不是笑话

官方资料显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河南省唯一的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也是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25年3月底,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发布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其中,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这3个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是不是有些活见久?!

本科毕业直接读专科。

你听说过“专升本”,没听说过“本升专”的吧?!

“本升专”不是玩梗,

您还别说,在未来,

本科毕业,究竟是去读研究生?

还是去找个对的高职,来个“本升专”?

没准还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呢?

元芳,您怎么看?

石牌校园一角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