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共同制定AI 政策

新学期就这么华丽丽地开始了。

今天,是我们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日,欢迎新同学。

前些日子,在跟一些教师同仁在一起茶叙,聊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我们共同的感受是,几乎绝大多数大学并没有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人工智能政策。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因为,只有政策、号召和呼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难以落地生根,甚至会出现“未充分准备的变革”所带来的负面的、消极的、以及严重的后果。

有一位朋友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他说,我们经常培训教师,可是,有多少学校培训过学生?又有多少中小学培训过他们的学生家长?

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是否有必要培训学生和学生家长?

也有朋友指出,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无论学校是否具有相关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具体政策指引,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作为教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我想,我们可以在新学期,在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结合学校的相关政策,与学生一起共同讨论人工智能应用:

作为教师,我们认为学生怎么用人工智能是对的,怎么用不对,

特别需要去做的,可能不只是告诉学生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而是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把人工智能使用这个话题、难题、挑战放在桌面上研究,让他们帮助我们,和我们一起来做决定。

归根结底,这项人工智能政策活动并非关乎人工智能,而是关乎价值观。

事实上,当我们邀请学生一起对话、共同创造课堂界限的时候,一起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习、教学和研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时候,我们教会他们比引用规则更重要的东西:

他们是道德主体,是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塑造我们共同构建的学习文化。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相关的政策、规定、指引可能需要与时俱进,以便应对新出现的新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政策也将随之演变。

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致力于共同对话、倾听学生的声音,以及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集体思考——而不仅仅是监管它们。

与学生共同制定人工智能(AI)政策是一个非常明智且具有前瞻性的做法。

这不仅能让政策更有效、更公平,其过程本身也是一次宝贵的教育机会,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一个培养未来公民的过程。

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制定我们课程和教学中的人工智能政策,这有利于增加这些政策、规定和指引的合法性与接受度,体现了尊重和民主,执行起来阻力更小。

不仅如此,和学生一起直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可以让我们获得关键的一线视角,让政策更切合实际。毕竟,学生最清楚AI如何被实际使用、有哪些潜在的滥用风险、以及哪些限制会真正阻碍学习。

这个过程向学生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我们尊重你们的声音,我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这极大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关系。

与学生共同制定AI政策,其价值远不止于一份文档。

最终产出的不仅仅是一套规则,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关于如何负责任、有伦理、有成效地与强大技术共处的共同理解。

这种文化,才是应对技术快速变革最宝贵的资产。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又一批新同学踏进了大学大门,

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欢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