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R研讨会第三天纪要(I):制订研究计划

        今天的任务是2个:一是听Plomp教授讲如何制订一个研究计划;二是在五位专家的指导下分小组制订自己的研究计划。

        Plomp教授先从一个研究计划的5个构成要素(Problem Statements, Rationale, Theoretical or Conceptual Framework, Research Methods, 以及Planning and Phases)入手,分别介绍了每一个要素的要求。其中特别难忘的他提出的“问题表述的结构”图。这个图分Problem, context, Goal answer, Strategy, Knowledge Domain几个部分。在我来看,这其实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也是最经常难以把握的问题。

        另外一个很值得记录的是他的关于设计研究的2个两难境地:

        一是多重角色的研究者。在设计研究中,研究者既是研究者,也是设计者,还是评估者,实施者等等。在设计研究,如何协调好这些角色(即使是不同的人承担这些角色,但是这些角色是必须有的),设计研究的推理链条和好的逻辑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是其遭受批评最多的地方,由此给人的感觉是难以模仿,缺乏成型的规则。

        二是真实情景带来的真实世界的意义。例如在目标情景中,作为研究者的“文化陌生人”(Researcher as a Cultural Stranger);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获得信任;对目标情景的理解进行投入很大精力等等。

        在研讨阶段,5个小组在5位专家的指导下制订研究计划,其他小组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在分组时,可以看出,所有这些大家提出的要研究的课题都是比较朦胧的,这是难免的。

        我们小组的问题是,“如何帮助教师高效使用ICT?”。Plomp到我们这个组进行指导。下午我们基本没有拿出方案,甚至没有进入角色,但是澄清了不少问题。

        晚上,我们小组又加班,大家进一步研讨,总算拿出了个比较粗糙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和Plomp教授的讨论,下篇我要总结和反思。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