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组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
1. 设计研究的效度如何判断?
2. 在Kelly的一篇文章中,他使用了Commissive Spaces一词组,是什么意思?
3. LAO项目中,最后的Design Principles 是什么?如何评价质量?应用范围是什么?
4. EDR强调数据收集分析,用什么方式收集分析,如何进行? 小Cycle如何划分?
1) 王笃勤:Validation是一个收集数据的过程,验证效度问题,DR的效度如何判断?如何寻找Evidence证明效度?
Brenda Bannan-Ritland: 关于数据采集:回答:数据收集要根据你的应用环境,例如 和教师、家长、学生谈话,考察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感受,判断效果,可以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在我的ILDF中,我只是罗列了一些数据收集的方法,这个罗列不是就穷尽了,你还可以根据你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情景,使用其他更多的方法收集数。
2) 胡海明:Commissive Spaces 起什么作用?
Brenda Bannan-Ritland: 邀请Kelly回答。去3楼找未找到Kelly。
3) 焦建利:LAO项目中,最后的Design Principles 是什么?如何评价质量?应用范围是什么?
Brenda Bannan-Ritland:关于项目研究的终点问题:个人认为没有一个finally prototype,或者最后的Design Principles。只要教学还在继续,研究就应该继续下去,设计是没有终点的,因为系统总可以再改进。
Principles和如何评价质量:LAO项目选用网络软件作为平台,学生的作品全部在网上。研究员通过收集这些作品,再和学生父母、老师进行访谈,父母和老师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显著提高了,从作品本身也体现出来。Design Principles 模糊的说可以是:scaffolding 、Support System、Supporting…to help, to improve children. 但是,因为具体情况非常多样和复杂,Principles也不能归类,要针对具体研究问题进行分析。 本人认为,主要是看整个过程(whole process). 在这个项目中有6位老师参与,他们参与了项目的每一个循环(Cycle),收集数据。虽然项目设计之初,主要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但教师在试验过程中非常有积极性,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收集数据,学习新的知识,他们有项目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他们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在上面,虽然没人要求他们那么做,结果教师的能力和知识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这是研究人员未曾想到的,所以说在EDR的研究过程中总有惊喜。在我看来,DR是一个非常好的几乎,使教师们参与进来,从而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有,研究过程中Factor应该值得关注。
4) 需求评价和需求分析二者关系?
5) 西南大学 邓晖: EDR强调数据收集分析,用什么方式收集分析,如何进行? 小Cycle如何划分?
Brenda Bannan-Ritland:Cycle界定:为了界定环节和Cycle,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收集数据,根据数据再作出判断和决定。LAO是比较容易收集数据和进行评价的,学习过程中的很多数据在软件中已经记录下来,LAO数据是这样收集的:
以下的收集步骤不是一个一个顺序进行的,线性的 linear,Dynamics, Intersected, Randomized access,是动态的、交叉的,甚至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不同途径不同角度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再做分析,同时又要学习其他理论和参考资料等。不同阶段的数据,在某一时间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和判断。
6) 如果第一个Prototype就很完美,研究如何进行? Is there a case of DR, in which the first one is perfect.how the research go ahead?
7) 刘名卓:设计的研究,设计本身是研究的对象,设计在教育中是怎样的? 很多设计,如产品设计,我们的教育设计是把其他领域的设计阶段列出,找出共性,分成4个阶段,再细化,又根据不同的情境,细化产生不同的设计。整个来说,比起其他行业的设计,更加深入,与软件工程等设计,还是有区别,EDR设计更加细致,大循环里面套了小循环。
8) Plomp教授讲到,设计和研究同等重要,设计是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员是研究者不是设计者,前期研究,文献分析,Context问卷调查,问题提出,设计原则很重要。
9) 钱冬明:EDR设计和软件工程很像,没有软件工程的维护阶段。计算机科学是定量的,用于工程类的,不是试验类的。教育设计中设计和研究并重,因为要调整设计方法。设计本身没有标准,也没有可比较的标准,EDR试图用自然科学方法评估,但生物科学,心理科学,神经科学等许多方面还没有量化评估方法,所以EDR也很难有完美的量化评估。
没福气参加,天天看焦兄博克解馋。
Commissive Spaces 到底咋说?
已经组织我们团队的同学向焦老师学习,及时纪录、总结、发现、创造。
跟在两位老师的后面,表达一下对焦老师的敬仰之情 ^_^ !
跟焦老师聚过,讲座听过,一起学习过,深深感受自己的幸运,但没来得及表达对焦老师几天来共享智慧的谢意,今天匆匆分别,现在已经开始怀念跟华南几位老师和师兄师姐在一起的时光。
期待下次的相聚!~:)
偶也每天记录,但之后都要来老师的博客进行再学习,再理解。嘿嘿,这两天的焦老师似乎还没整理哦~!期待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