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FAQ12的一些想法

          8年前翻译老ELY的这个东西,目的是给自己的研究生看,所以翻译的很粗遭,根本没有回头看,一遍过手。后来ZHIBO这小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这个翻译稿丢到了网络上,现在看来还是有些脸红的,一是因为自己的拼音输入,翻译稿中有别字,根本没有回头看;二是翻译的不准确,不到位。不过现在已经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已经成为历史的印记了! :(

          这次给07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上《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又讲到这个问题。于是突然有个想法,希望能集大家的智慧,我们一起在老ELY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尝试解答,给出我们自己的答案,这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Lindf君一开始变非常乐于出力,自告奋勇积极组织大家开展工作,他征集了07级同学的BLOG,并专门为这个课程开辟了一个课程BLOG,叫《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http://scnu-eit.blogbus.com/),将大家的BLOG建立了链接,方便大家相互交流分享串门。不仅如此,对于我提出的大家协作尝试解答老ELY当年的FAQ问题,Lindf主动张罗,也提出了不少很有新意的想法。在我内心而言,我很感激他。

          老ELY的FAQ,看是简单,实际上要回答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很有意义,很值得我们去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

          第一、FAQ12是教育技术学的最简洁版本的入门指南。一个高质量的FAQ12无疑对于这个学科的普及和推广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尝试解答FAQ12,需要每一个人绞尽脑汁,以多年所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为业内以及外行或者初学者能接受的方式,交代清楚这些非常基础又极为重要的问题;

          第三、这个作业实际上是对大家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检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精诚合作的人,比我们想象和估计地要少很多。高质量的合作和协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高质量的合作和协作对于今天的准学者和学者们来说,又是你们的不可或缺。

          那么,我心目中,我们07级师生合作尝试解答的FAQ12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第一、FAQ的12个问题,以老ELY的FAQ12为蓝本,原则上不修改或变更这些问题。

          第二、大家要对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地进行解答。这个分组“认领”工作在上一的课程中已经基本完成了。每个组重点解决自己“认领”的那个问题。

          第三、好的解答不应该是长篇大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每个Q的解答的第一稿最好将篇幅控制在1000字之内。语言不能生僻晦涩,要言简意赅,精炼简洁。

          第四、要有理有据,对于每个Q的解答在观点上要能为学术界普遍接受,同时外行又可以看得明白。为此,为了回答每一个Q,大家还是需要认真读些文献的,需要总结归纳,字斟句酌啊。

          第五、如何集大家的智慧?我想需要分几个轮次。如果我是每个Q组长,你们,在第一轮,每个Q组的组员自己先那个稿子出来,Q组内大家约定时间,进行讨论汇总;第二轮,每个Q组的成员在汇总讨论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这个解答进行修订;第三轮,各个Q组交叉研讨。比如Q1交给Q2提意见,Q2交给Q3修改,Q3的交给Q4修改,一次类推。最后Q12的交给Q1修改。第四轮,各个Q组根据其他组的反馈意见,进行再论证和再修改。第五轮,在班级上汇报,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第六轮,从各个Q组选个代表,组成一个最后修订组,最终拿出一个我们自己的版本来。

          本来我是想将这个想法发布到我们的《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博客网》的,可是我没有权限,所以先发在这里,请LINDF转过去,另请LIN邀请johnnie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博客网》的作者之一,我愿意为这个课程BLOG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6 评论

  1. 焦老师,您上次跟我说的DBR的网络研讨,我已经联系得差不多了。初步的打算是十月份在『E-Learning』大讲堂举行,并请您作为特邀主持人,主持这次的讨论活动,你看看这样是否可行?
    下面是刘影的回信:
    张老师:

    您好。不好意思现在才与您联系。我已向Dr.Reeves提及贵校即将组织的网络研讨会,只要时间合适,他十分乐意参加。不知能否提供一些此次活动的详情?比如具体话题、形式、参与人员(数)、时间等。我们在10月15日-19日期间将外出开会,其余时间应该能够安排。
    另:如Dr.Reeves参与讨论,是否需要翻译协助?

    期待您的回复,谢谢。

  2. Zhangxian,实在太好了,我原来的计划是弄个小型的一小部分人的研讨,那样研讨的深度会好很多。不过你想把它弄到『E-Learning』大讲堂里,我想也是可以的。我是『E-Learning』大讲堂顾问,应该顾问顾问的,呵呵!
    我的建议是邀请参与他们那个网站的博士生都参加吧,如Reeves能来,会更好!至于翻译的问题,我想最好是由刘影他们几个中的一个或两个来协助承担,一是他们熟悉Reeves的发音,二是在一起,应该比较好翻译一些!至于时间,我觉得10月下旬会更好!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