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安全上网问题

         这两天没在FREC呆着,应腾讯公司邀请,去深圳参加了他们的自愿者组织的一个有关儿童“安全上网绿色培训”的启动仪式,听了一节培训活动课,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参观了腾讯公司。

         最早这个事情是5月中旬前后,JIA说有腾讯刘先生电话找,后来取得了联系,5月20日搞了个电话会议,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20日下午4:30在南山区沙河小学举行了“第二届深圳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动月”之“安全上网、绿色培训”活动启动仪式,腾讯公司的志愿者培训了该校22位“小小培训师”,随后,这些小小培训师将负责培训。将采取主题班会等形式,和同班同学分享在网络上的经历,担负起带动身边同学绿色上网的责任。

         仪式结束后,我们观摩旁听了腾讯公司的志愿者所进行的培训活动,晚上与腾讯公司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

         对于青少年安全上网问题的关注,是我们FERC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

         早在2001年,我就接受了《光明日报》的关于网吧规范经营方面的访谈,认为“网络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有其先进性的,但是由于网络上良莠不齐,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差,通宵达旦沉湎网上,对其学业和身体健康会造成危害”。我曾呼吁,“对‘网吧’要从制度上加强管理,完善有关法规。同时从技术上对有关内容进行过滤,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使‘网吧’走上正规。”

         2002年,接受《南方周末》的关于青少年上网与素质教育的访谈,主张“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过滤;教育青少年自律,遵守上网安全规则;老师和家长要对青少年的上网情况进行监控;对网络文化和虚拟社区进行深入的研究。”

         后来,应邀在南国桃园主讲了《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一种理性的思考》的报告。2006年在顺德乐从与中学生谈理性上网问题。

 

资料保存:

南方网讯

网络素质教育不能坐等

2002-09-30 11:01:04
——————————————————————————–

     网络就是社会。面对网上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大呼“救救孩子”,让我们行动——网络素质教育不能坐等

南方网讯广州市的出租车司机梁先生不懂电脑,他家的计算机是为15岁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准备的,但梁先生粗略知道,上网也有不好的一面,他的管理办法很简单——平时把键盘和鼠标锁起来,儿子要上网的时候向他申请。

  梁先生的做法也许有点绝对,但想到媒体披露的多起未成年人因使用互联网不当而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事例,家长们的担忧也就可以理解。正确使用互联网无疑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但互联网也只是一种更方便的工具而已,不该夸大其作用,起码它对提高学习成绩并无明显的功效。

  美国加州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教师认为使用互联网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此相对的是,过分沉迷于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根本无心向学的例子却并不鲜见。

  网络丑恶更难防范:鼠标的一次误点、随意搜索的结果可能把“垃圾”展示在孩子们面前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的焦建利副教授认为,家长和老师必须更多地关注青少年上网安全的问题,与孩子们一道讨论怎样避免上网的不良影响。事实上,对孩子们来说,互联网上庞杂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需要,一些不良的信息足以对分辨力较弱的孩子构成严重伤害。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黄晓斌认为,“网络就是社会,社会上存在的一切现象网络上都有,包括丑恶现象。”色情是网络上最赚钱的内容之一,目前,提供色情信息的网站,数目已达百万,且仍在快速增长。更糟糕的是,这种网络上的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侵袭更难防范,鼠标的一次误点,随意搜索的一个结果就有可能把一个成人看了都目瞪口呆的网站展示在孩子们面前。

  色情远远不是惟一有害的内容,暴力、恐怖、极端和一些侮辱性的文图都是青少年要极力避开的。这些内容除了在网页中出现,也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青少年构成骚扰。

  网络还隐藏着其他陷阱。网上聊天交友是青少年喜欢的“节目”。但交网友一定要像在现实中交友那样保持警惕。媒体披露,南京某大学的一位女大学生千里迢迢赴北方与网恋男友约会,没想到却被网恋男友与同伙杀害。

  上网成瘾也是一种病,称为“互联网成瘾症”。成瘾的原因可以分为网络游戏、浏览色情信息、网上聊天、网恋等几种。主要症状是:上网时间越来越长;上网频率越来越高;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明显地焦躁不安;虽然意识到了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花大量的时间上网。上网成瘾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导致视力下降、紧张、焦虑、易怒、自闭等症状。互联网成瘾者对上网产生深度的身心依赖,类似吸毒或酗酒成瘾,很难戒断,一些青少年因长时间上网造成猝死,还有的为了得到上网的费用而犯罪。

  专家视角:将孩子与网络隔绝不可能也不明智,关键是要引导和监督;过滤网上信息仍无万全之策

  尽管互联网有这么多的副作用,专家们还是普遍认为,因噎废食,阻止青少年上网是不对的,也是不可能的。黄晓斌副教授说:“正如社会上有不良现象,但你不能把孩子与社会隔绝一样,将孩子与网络隔绝也是不明智的,关键是要引导和监督,同时提高孩子分辨信息的能力。”

  焦建利副教授将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注意事项概括为几点: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过滤;教育青少年自律,遵守上网安全规则;老师和家长要对青少年的上网情况进行监控;对网络文化和虚拟社区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网络信息过滤与应用研究”项目的黄晓斌副教授认为,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在技术上并不是什么难题,主要可采取网址过滤和关键词过滤两种方法,在用户的电脑上,在局域网上,在网络的各个层级上都可以安装一定的过滤软件对不良信息进行屏蔽,安装这种软件后,被列入名单的不良网站和有不良内容的信息将被拒绝进入。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也有不少缺点:一是不良网站的技术人员为了其商业目的,也在不断地试图绕过屏蔽,所以没有哪个过滤软件能保证百分之百地剔除不良信息,例如针对网址过滤,只要改变网址就可以避过屏蔽,而且目前的过滤软件很难处理图片和视频文件,而一些色情信息总是以上述形式出现的;二是这种过滤往往会“滥杀无辜”,关键词过滤就存在这种问题,比如将“性”作为关键词进行过滤,“性别”、“性教育”等正常内容也会被过滤掉,在汉语的语境中,连“性质”、“性能”这样的内容也要被“杀”掉,实在是牵连太广。毕竟如果屏蔽太多,网络也就丧失了特性。在美国,对是否应在学校和公共图书馆进行网上过滤的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家长们高呼“救救孩子”,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网上过滤违背了互联网精神。

  问题关键:青少年网络素质教育不能坐等

  一定的过滤手段在学校、网吧等青少年经常接触网络的地方固然是必要的,但专家们更强调的是对青少年网络素质的教育。家长和学校必须直面问题,明确地告诉青少年网上的危险,要求其遵守上网的安全规则,并对上网的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

  黄晓斌认为,过去我们片面地认为信息素质就是信息的收集和检索能力,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起码还应包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的教育。规范的网上行为应做到不制作、传播、利用不良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隐私权,不非法进入未经获准系统,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犯罪活动等。

  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早在1999年就开通了校园网,学生们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免费上网。该校采取的技术手段包括使用了某代理服务器的Guard(卫士)过滤软件,同时对电子邮件进行二级过滤。这些技术手段虽然效果不错,但该校办公室的区主任也承认,仅凭技术手段很难完全避免不良内容,对网络高手更是作用有限,他们更多地是靠网络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学校每学期开学都会有一堂网络教育课,明确向学生宣布不能上黄色网站,不能在校内电脑上玩游戏,还会采取班会的形式进行网络教育,每一台网络终端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使用电脑要登记。学生自由上网时间也有老师巡堂。该校自己的网站每学期都要推荐100个优秀网站。这些措施保证了校园网的正确使用,负责华师附中校园网管理的黄老师告诉记者,他引为自豪的是该校三年来不良网站的点击率还不到千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还都是误击的。

  改变现状:家长对网络的了解远不如孩子,即使仅仅是为了孩子的网上安全,家长也该快补课

  很多机构与网站都制订了青少年上网安全规则,如中青网安全规则、微软提出的中小学生安全上网30条等,版本虽多,主要项目大致有:上网有明确的目的,不浏览不良信息;在网上,不要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如需要给出,一定要征询父母或好朋友的意见;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不是真的。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不要单独与网上朋友会面。如果真有必要,最好到公共场所,并且要父母或好朋友陪同;如果遇到攻击性、淫秽、威胁、暴力等信件或信息,请不要回答或反驳,马上告诉父母或通知服务商。

  焦建利副教授特别强调家长的作用,孩子的自制力和分辨力较弱,家长必须对孩子上网进行监督。“问题是现在很多家长对网络的了解远不如孩子,即使仅仅是为了孩子的网上安全,这些家长也应该多学一学。”焦建利说。

  还有一些指导是专门给家长和老师的:家里最好将电脑摆放在公共的房间里,在教室里要正确摆放电脑,最好老师在前面一站就能看到所有的电脑屏幕;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多和孩子一起上网,共同分享上网的乐趣。总之,上网与孩子的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都需要成年人的指导和监护。(编辑:农夫)

 

网吧规范经营势在必行    

       近年来“网吧”迅速在各个地方流行起来,特别是在大专院校附近,大大小小的“网吧”见缝插针,对学校形成合围之势。

       在西安交通大学旁的一条巷子里,挂着“网吧”招牌的经营场所不下几十家,西安市有关部门日前对这里进行检查时,发现网吧里不仅仅是大学生,许多中学生也在聚精会神地玩着游戏,而当时正是上课时间。3月21日,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计算机管理监察处联合工商、文化管理部门检查了市区的43家“网吧”,发现七成左右的“网吧”存在不上网只玩游戏的现象,在七里铺一家所谓的“知心网吧”内根本就没有上网接线。在检查中,发现有的“网吧”个别上网人员在浏览黄色网站,一家“网吧”专设了“二人包间”,关上小门便与外面的大厅隔离开来。

      对于满街开设的“网吧”,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必须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副教授焦建利认为,网络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有其先进性的,但是由于网络上良莠不齐,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差,通宵达旦沉湎网上,对其学业和身体健康会造成危害,他呼吁,对“网吧”要从制度上加强管理,完善有关法规。同时从技术上对有关内容进行过滤,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使“网吧”走上正规。

消息来自: 《光明日报》 (2001-3-28)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