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圈聊纪要:教师的知识管理

第9期技术派教师 圈聊活动 10月15日周四晚上19:30—20:30如期举行。

 本次圈聊的主题是:教师的知识管理。

本次圈聊由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何其钢老师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吴竞老师共同主持。

特别鸣谢第9期的圈聊贡献者:

辛抵、johnnie Walker、查尔斯王子、Sunshine_boy 、dxalzt 、Louie、蜡笔陵陵、溪边小树、郎同学、王茜、王鸣、岚、方方、Grace、静。、#**、不肝不肝、★□、孙爱萍、叶泽航、W.碧静、艾力芬特、李秋菊、傲,雪(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请您谅解)

本期圈聊共发布5个问题:

Q1:我们能从书本、网站、微信等渠道获得很多五花八门的知识,难免眼花缭乱,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请问:您在进行知识管理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或问题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Q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果我们能有效运用一些知识管理的工具,就能提高知识管理能力。请问:在日常工作中,您常用哪些知识管理工具?您是如何运用的?

Q3: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得到、分答、喜马拉雅等产品提供了多样化的知识服务。请问:您是否赞成知识付费?如果您有知识付费的经历,请分享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例子。

Q4:互联网让知识分享变得很容易,能把知识迅速的传播到全世界。同时,这也给假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请问:在知识管理时,您是如何判断知识真伪的呢?请举例说明。

Q5:当我们输出知识时,有时会感觉可用的知识少、能说的东西少或表述不清楚,这可能是我们没有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请问:您是如何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呢?请举例说明。

溪边小树:最大的困难是知识获取渠道多了之后没能及时整理归类,碎片化严重,无法较好的形成体系。

岚:根据现在大家普遍采用移动设备作为阅读工具的状况,安利两款方便进行碎片化知识分类存储的APP:有道云笔记和百度网盘(化身人民币玩家成为高级会员的话,在知识的存储、调用、共享方面的体验将更好。

王茜:信息太多了,下载下来杂乱无章,内存不够

Louie:如何给知识分类!这是一个大问题,后来就思考到两个大方向,个人生活,专业成长。

方方:我觉得是多元化知识统一管理的方法,获取的知识如何系统化,获取的知识怎么实践工作中应用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Grace:虽然现在管理信息的软件有很多种,但是没有一种可以兼顾方便简单和实用的。不知道是不是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期待各位分享好用的工具。

查尔斯王子:上次看到有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命题,大意是:如果能把全人类的知识装进芯片实现共享,让每一个人都变成知识分子,你会支持这样的技术吗?

蜡笔陵陵:赞成啊,其实互联网的存在,已经能实现知识共享了,只不过需要搬运而已。知识是一个客观存在,属于全人类。但真正能够产生差别的,是对知识的选择和运用。

静。:有什么合适的工具可以将在不同平台中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

dxalzt: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资料管理,尝试了多个笔记软件,总不尽人意

johnnie Walker:我觉得类别太多了,渠道太杂了,更新太多了,扑面而来,所以我们无法适应!

辛抵: 对于知识的分类和整理,比如教育技术学专业理论基础研究和历史,众说纷纭,理出主线和制作历史概念图比较难。

查尔斯王子: 是,检索知识变得比建立知识库更要紧:比起用记忆占有资料,更重要的事情变成如何凭记忆调取所需资料。

#**:知识更新太快跟不上

查尔斯王子: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无疑是:1.阅读到了有趣有用的文章,无处安放,内容多了无法随时查找。2.各种音视频下载到了手机电脑,也得杂乱无。3.临时想获取以前看过的各种各样的好文章或书籍却无从找起

johnnie Walker:信息渠道多样多元,这对管理、组织和策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Sunshine_boy: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多而杂,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吸收、整合、输出?

蜡笔陵陵:我最大的问题是,查找资料的能力比较好,辨别资料的能力比较差。现在各种各样的资料太多了,比如论文,网上一搜,中外文的一大堆,不知道怎么去挑选适用的了。

johnnie Walker:对付网页和在线资源,我强烈推荐 http://start.me。如果加上她的前身,我使用这个已经有快二十年代的历史了!你值得拥有!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李秋菊:这些工具都不错,大家最熟悉的美篇,有没有穷尽其功能?我用来做档案库,综合其他工具生成链接叠加使用,还感觉不错的。

johnnie Walker:差点忘记了!有一堆的内容策展工具,可以帮上我们的忙。不如,Feedly, Scoop.it , Pinterest, 这些都是超级棒的!

查尔斯王子:我们教师属于知识管理者,那么知识管理要遵循“知识积累——创造——应用——形成知识平台”的循环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有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创新,构建自己的知识平台是我们每一个知识管理者要思考的事情。那么,微信收藏,二维码,思维导图等小工具都可以成为我们日常的首选。

查尔斯王子:知识管理的工具很多,确实很难找到非常好的。个人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在推行知识管理过程中,推行过二维码的技术应用。运用“草料二维码”的“活码”层级功能,把知识(比如我们创建的移动微课资源)在二维码活码里面进行重新整理,而且还能分享出去,非常好用。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检索功能不足,但因为分层级建档,查找还算是方便

傲,雪:我也一直在用

溪边小树:目前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较好的知识管理工具,常常知识通过列要点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记录而已,较为散乱,想用的时候使用起来还是比较低效。

岚:对于知识的存储,采用有道云笔记、百度网盘等云盘工具;对于知识的互动、分享、传播和学习,则是通过所在的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和所任教学科的省QQ群,焦教授建立的微信圈子也是一条非常好的通过人为互动、分享而产生知识的途径。电子书籍类存储工具,安利索尼电子纸和kindle。

静。:这段时间用的比较多的是有道云笔记,有网页剪辑和公众号推文收藏功能。

王茜:保存视频类的,用票圈视频,高清,可随时分享下载。保存文章,听课笔记等用幕布或者美篇。保存图片,用QQ相册。

Sunshine_boy:微信收藏夹,分类做标签。有道云笔记,记录小思考,备份一些资料。qq中转站,近期要用的较大容量的资料。云盘,存储大容量的资源。最原始的用脑、笔记本。

蜡笔陵陵:我现在管理知识,用得比较多的是微信收藏,因为方便。但是我又是一个坚定的视力保护主义,不愿意看太多电子屏,所以kindle(在考虑换掌阅)和boox也备好了。电子阅读有一定局限,因为之前一直在国外,以护眼和便携为主。回来以后,还是能看纸质书就不看电子的。论文阅读和睡前例行阅读,还是用电子比较多。

辛抵:概念图工具。比如制作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概念图谱,可以将里程碑式的人物和事件一目了然的按时间顺序呈现出来。

Louie:比较原始,手写笔记本、电脑文件夹分类。

johnnie Walker:我试过分答,还被作为案例,被写进了一本名《分答》的书里面。

不肝不肝:我赞成知识付费,现在不是知识太少而是知识太多,不过我不是轻易会随便下单的人我会在付费前进行调查一下(相比较其他免费的优势,对我的用处大不大,我看的可能性),这样子周全考虑过后我会下单购买使用,保证我下次再想买的时候是有能看完的自信。

查尔斯王子:其实关于知识是否应该付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自己的知识可以免费分享给别人,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付费的话,知识创作者很可能在知识品质上会有折扣,所以,只有付费的知识一般来说要强于公益性的知识内容,欢迎大家拍砖啊![呲牙]

查尔斯王子:我在umu里面建立过一个上万人关注的课程,虽然是公益性课程,但是有老师主动打赏,确实让人开心?。我王子微课程公众号里面也常常有人打赏,说明有老师觉得这样的知识是值得付费的。

查尔斯王子:知识为什么要付费?那是因为你是在进行知识管理之后的创新内容,是你的智慧结晶,是有价值的,当然可以值得别人为之付费。我第一次知识付费的经历是在umu互动APP里面设计过有偿回答的活动,老师们也有付费问我问题,我热情的解答让他们非常满意。哈哈,挺好玩的。

溪边小树:知识付费,很多时候是看重对内容的付费,学习者学有所获,付费自然不是问题。

岚:在知网上充值、有道云笔记会员、百度网盘SVIP,付费获得高质量的资源、以及知识管理上的高速、高效,是值得的。

蜡笔陵陵:绝对赞成知识付费,而且应该让全民都有这个意识。这一点,西方国家是真的做得不错。虽然谈钱太俗气,但是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这是天道。对比过一些免费的网课和收费的网课,也发现收费的确实整体品质要好,免费的网课,灌水的多,关键的东西也不会用免费的课程分享出来。

★□:支持!我觉得知识付费是一种人们对智慧输出和脑力劳动的尊重和“回报”。从某种意义上,付费这一步还能帮助筛选更优质的资源~(当然也有公益免费分享的好资源啦!)[憨笑]

孙爱萍:我们学校在探索通过智慧教育融媒体中心进行市场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探索,和市场接轨后,开阔了眼界,发现了差距,几个项目运作之后,策划设计、拍摄制作、宣传运作等能力全方位提高呢

Louie:分答,提了一个很皮的问题,与鹦鹉史航有了一次语音对话交流。所以,通过付费得到了连接牛人的机会。[得意]

王茜:赞成,我付费学过希沃白板制作课件,学过网络上历史课堂橙子老师的教育技术课堂直播课,还有买过抖音上小二哥哥的音乐课堂的律动课件。

dxalzt:我一般都是学习免费的课程,分享也是免费的。没有压力,随性。

辛抵:小站雅思关于雅思口语听力知识付费,在线课程学习。及时有效对知识点服务。

方方:我付费过喜马拉雅,挺好啊,那里有很丰富的资源

Sunshine_boy:赞成。知识生产需要很多时间、精力,有的知识甚至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在网上买了一个儿科知名医生出品的关于儿童医疗护理的课,希望学习后能够更好的照顾孩子,让孩子少生病、健康快乐的成长。

johnnie Walker: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我自己的经验是,选择那个来源可靠的信息比如说大的网站比如说官方的比如说重要的这个信息源的。

johnnie Walker: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可能就是要从多个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只有比较分析,才能方便与鉴别真伪。

溪边小树:一般都是凭经验,或者去做些对比分析,能较好得做出筛选。

dxalzt:一是看信息来源,二是多查相关资料互相印证,三是凭感觉。

王茜:真的不知道[晕]

Louie:假知识大行其道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有人相信。为什么有人相信?因为没接触到真知识,或者不相信真知识。为什么接触不到或者不信?因为思维的局限。为什么有思维的局限?因为成长的环境、经历不同。为什么不同?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多样性的。这么说来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假知识将长期存在的理由和条件。

孙爱萍:与自己的认知和实践进行比较和验证,看是否符合逻辑.

★□:“笨”方法:多看看,哈哈。现在的信息太多太杂,有时候真没办法一眼辨别(假知识假消息也编的可真了? ),只能先存疑,多搜搜多看看,再考虑接受?

Sunshine_boy: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如,疫情期间有关于中小学开学的假消息在微信群、朋友圈等广泛传播,有些群友们看到这个消息就这么相信了,并没有调查事实究竟如何,其实到官方的微信公众号上查看一下就知道并没有发布开学时间,或者拨打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方电话进行求证。查看官微或拨打电话其实并不难,可能是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所以就人云亦云了。

辛抵:一般粗制滥造的垃圾信息可以识别,比如网络上的明星信息看着很炫,实则是精神鸦片,都被拉黑。值得推敲的网站多是官方网站。

蜡笔陵陵:作为一名科研小白,也还处在不停积累上。以论文为例,就是看核刊和权威的外文书籍和刊物,要是在知网搜文献,那就看被引。还是要先有量的积累,才能够说去分辨,不然真的无从谈起。

johnnie Walker: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策略、方法,和捷径。我自己的感受是,不断地去输出,不断地去实践。我写博客20年,运营个人的这个专业微信公众号有三年多的时间了。我觉得只有不断地输出,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积累,才能不断地沉淀。

查尔斯王子:了不起,您笔耕不辍,已经将您的知识进行了沉淀和系统化处理,写博客,做微信公众平台都是您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受您的影响,我今年六月才开始微信公众号的日更,一百多天以来,受益匪浅啊!坚持不易,且行且思,将知识管理进行到底。

Sunshine_boy:1.分类很重要。例如,各门学科的产生,其实就是将不同的、性质类似的大量现象进行分门别类,而又恰到好处的做到了相对独立。2.比较研究。实际做事时,例如做一个方案,我们可以看看以前是怎么做的?现在的同行(或类似的行业)是怎么做的?国内(省内)是怎么做的?国外(省外)是怎么做的?通过比较研究,再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出来。3.实事求是,让实践去检验吧。

溪边小树: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建立在持续积累与不断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的,能适时总结反思,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王茜:就像小讲师一样,多输出才能有效梳理知识

dxalzt:我觉得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去,不能等到自己形成知识体系才分享。现学现卖也是可以的。另外,还要看分享的对象,如果对方有兴趣才能说出去,否则的话就是对牛弹琴。再有就是要不断地输出,在和他人思想碰撞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许到最后也形成不了完整的体系,分享就是乐趣。

W.碧静:讲课是建立知识体系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把它讲出来,必须要思考如何组织内容,如何呈现内容,这个过程自然就会形成知识点的体系。

辛抵:教学相长,日常教学积累的经验很重要。通过阅读专业教材和参考书。比如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教材有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艾力芬特:读万卷书才能有效的输出

蜡笔陵陵:实践费曼学习法,把每一次的输出都当成是在给学生讲解,在不断操练中熟悉。

孙爱萍:去读个博士吧[呲牙]。不断积累,关于学科、工作、生活,不断记录分享,各种形式,文字的比如记日记跟帖了,交流的比如聚会了[偷笑]

查尔斯王子:个人觉得,需要找一种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的高手到了最后,都会把庞大的知识体系简化成几个简单的模型,比如巴菲特把投资简化为价值投资、护城河。

Louie:前提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才分享如何建立。我在思考,我有知识体系么?是什么?怎么来的?

傍晚,洪湖的荷塘 Photo by Johnnie Walker

一条评论

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