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盲审和答辩小议

下午,本来计划参加学院学生的课外科研课题项目结题答辩的,可惜和一个会议冲突。于是先在答辩会前跟学生见了个面,表示道歉。同时也谈了自己对答辩的认识和理解,希望答辩委员严格把关,从严要求;希望答辩的项目组同学认真对待。

晚上在刷微博,看到 lgr 兄的一篇博客文章,题目叫《老兄,咱不带这么玩啊!》,文章说的是作者作为学生论文盲审专家,审阅论文之后,论文的作者居然电话联系他,想了解论文究竟如何修改会比较好。LGR发感慨,说这盲神走形式,觉得比较郁闷。

其实,国内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审,很难真盲。这让我想起了在瑞典UMEA大学访问的时候,ANDERS兄跟我介绍他们的博士论文审阅和答辩。答辩的时候邀请的人,是专门来挑毛病和“进攻”的,学生在答辩的时候是辩论和“防守”的。不是谁难为谁,也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而在国内,往往会被视为为难人。于是,论文审阅也是无关痛痒,甚至写些无关紧要的意见和建议,而学位论文答辩,大多流于走过场。

前几天在审阅一所大学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时,我在肯定这篇论文的价值和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我始终觉得,我也许非常不同意(甚至反对)作者的观点,但是这不代表作者的论文水平就不高。因此,在打分的时候,我还是给作者打了“良好”。我觉得,对作者观点的不认同,并不代表我不欣赏作者的水平,这是两个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论文审阅也好,答辩也好,目的在于提升论文的质量,帮助学生尽早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不是合稀泥,不能打哈哈。

附全文:老兄,咱不带这么玩啊! (2012-05-07 21:27:57)

今天接到一个自称是兄弟学校的研究生的电话,告诉我说她的硕士毕业论文是我评审的,看到我的修改建议后想问问我论文该怎么改?

仔细想想,这已经是该校学生第二次直接和我联系了。这次还好,只是打个电话。上一次更邪乎,两个学生拿着论文直接来到我的办公室,让我看看他们的论文改的怎么样,是不是可以通过?

上次也好,这次也罢,我一律告诉他们/她们:我只是按照我个人的想法给出仅供参考的建议,具体改与不改?具体怎么改?你们应该去问你们的导师,导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告诉你们,哪些建议可以接受,哪些建议不予采纳?并会告诉你们具体的修改意见,因为这是作为一位导师的基本职责。

尽管不知学生说的是否真实,但学生的说法还是让我听后很是不爽,学生告诉我说:“导师让我们直接问您!”

尽管是匿名评审,但由于彼此之间比较熟悉,看看学生的论文题目就差不多能够猜出导师是谁了,因为我要说:“老兄,咱不带这么玩啊 !”

2 评论

  1. 焦老师,您好,之前一直在关注您的日志。但是没有账号,也没有留言,今天刚注册了账号。想说,很感谢您一直以来更新的日志,让我们收获很多,也开阔了眼界。会一直关注您的!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