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径》(Learning Pathway)

          不经意间,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健康、教育与社会学院的 Steve Wheeler副教授的博客(Learning With ‘e’s,这在国内恐怕是读不到的!)上读到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学习之径》(Learning Pathway)。在这篇博客文章的开头, Steve讲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他说他最近听到一个有关大学校园建设的故事。很奇怪的是,这个大学校园建设的建筑师,在自己的设计蓝图中并没有包括人行道,当人们问他,这个设计蓝图上怎么没有人行道时,他神秘兮兮地说,我要等等看,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很快,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与教职员工在不同的建筑之间行走的时候,他们踩出来自己的路径。这些路径往往是最优的。于是,建筑师便让工人们在这个基础上修整完善路径。

  

            这个故事给我很多启发。的确,在几乎每一个大学校园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行人从草地上踩踏出来的小路,在这些小路的端口,有管理人员为起来的铁丝布条,他们希望人们按照管理人员和设计师们实现设计好的路来行走。事实上,这样的努力不仅非常不雅,而且往往是徒劳的。

            如果建筑师能顺乎用户的需求,在他们踩踏出来的小路上修路,相信这样的路,才是真真正正满足需求的路径。

           于是,Steve感慨到:How often do we impose pathways upon students which do not meet their needs, or fit their expectations? How many times have we invested in technology, environments and curricula that is simply a waste of time and resources? The institutional learning platform – the VLE – is a classic case of decisions made about learning without consulting the learner. How can we reach a place in education where students find their own level and make their own pathways through learning? 由此看来,一线用户缺失这种现象,不仅是咱们的特产,在西方国家也是有的,不然,Steve兄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啊?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