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

凯文. 凯利,Kevin Kelly

人们经常亲昵地称他为 (KK),《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

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

他的文章还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凯文·凯利被认为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之前,自留地君曾介绍过他的不少著作,其中包括他的那本全球畅销的《技术元素》,在《凯文.凯利《技术元素》论未来教育》一文中,自留地君有介绍。

继《失控》、《必然》、《技术元素》之后的又一力作,《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由中信出版集团于2025年6月出版。

该书中文版封面书名,凯文 . 凯利著作,吴晨编著。

本书以2049年为时间节点,探讨了未来25年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涵盖人工智能、镜像世界、脑机接口、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如何塑造未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6月第一版,

在这本新书中,K.K.预测了未来10000天的十大科技浪潮,包括AI、镜像世界、脑机接口、医疗、教育、机器人、自动驾驶、太空竞赛、生命科学等。还提到了“无形”“透明”等十个关键词,以及中国在科技竞争中的角色和“酷中国”愿景。

首先,书的整体框架是凯文·凯利对未来25年(10000天)的预测,重点在科技如何改变社会。

然后,十大科技浪潮是核心内容,特别是AI的应用在医疗、教育、自动驾驶等领域。还要提到技术融合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比如AI与区块链、大数据的结合。

另外,社会影响方面,包括就业市场的变化、伦理问题,以及中国的角色和未来愿景。

特别欣赏他的这句话:

这本书既是科技预言,也是对人类如何与技术共生的深度思考,强调在变革中保持人性价值与社会韧性。

K.K.预测,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一切,但这仅仅是开始。

全书结合扎实的技术分析和趋势预测,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未来25年的科技社会图谱,既是理解技术变革的启蒙书,也是个人和组织应对未来的实用指南。

自留地君非常欣赏K.K.所提出的“场景构建”预测法。

他说,“帮助我们了解未来走向的第二个工具是构建未来的场景。这指的是对某个未来的想象进行足够详细的描述,使这种想象看起来更合理。在标准的场景构建方法中,你要生成多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略微不同的视角,尽可能涵盖更多不同的可能性,或是更多可能的未来。场景构建的目的不是预测某个特定的未来,而是为可能的未来进行预演,让我们不会对未来感到惊讶。”

他提出通过具体场景推演技术落地路径,为应对快速变化提供可操作的思维工具,例如,分析AI在医疗诊断、智能制造等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K.K.保持着对科技本质的深层洞察,预测了未来世界的变化趋势和应对策略,直指未来25年科技演进的底层逻辑,帮助读者构建适应快速迭代的创新框架。

在这本新书中,K.K.分析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角色,并提出了“酷中国”愿景,“酷中国”将向世界输出最棒的游戏、AR、音乐和艺术。

全书传递这样一个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

未来不是注定的,而是由今天的选择与想象力共同构建的。 

未来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它正从今天的技术萌芽中生长出来。

因此,在接受采访的时候,K.K.指出,自己所做的并不是预测,而是分析和提出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这本书绝非简单的趋势预测,而是一份“与不确定性共舞”的行动指南。

凯文·凯利以其一贯的乐观主义精神,鼓励读者拥抱变化,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欣赏书中的三句话:

“2049年,智能手机将被智能眼镜终结”。

“未来真正稀缺的能力,是提问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掌握自我节奏的能力。”

“至少在未来25年内,承担责任的,依然是人类。”

在《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中,专门谈到了未来教育与学校的发展。其核心观点概括起来,包括:

1、个性化或因材施教的教育会因为 AI 的普惠而得以普及。个性化教育与个性化医疗、个性化购物等其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样,都会因为 AI 的无处不在和 AI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迅速发展。

2.  在从工业时代向 AI 时代的大转型中,工业时代所形成的、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人生三段论——受教育、工作、养老——将被彻底颠覆。

3.  与体验经济一样,体验学习也将是未来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VR/AR,孩子们可以沉浸式地获取知识。

4.  未来,大学的学习可能是非线性的、高度虚拟化的体验,这将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名校的课程。

5.  到 2049 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向从未踏进校园、通过远程学习、获得AI 辅助的学生授予学位。名校的光环和校友网络的价值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削减。

6.  未来 25 年内还可能出现一种全新的大学——结果导向的大学。这种大学会按照工作岗位的需求不断塑造他们,可以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岗位的高度匹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7.  未来每个人的核心技能就是知道自己怎样学习最有效率,找到针对不同学科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因为终身学习在未来 25 年将成为常态,一个人一生中需要不断学习新事物,学习方法比学到了什么知识更重要。

8.  随着 AI 的进步,教育也需要转换重点,培养和强化人的独特之处,简言之就是好奇心、创造力、高效的学习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人“见树又见林”的全局观和“见终局”的前瞻思维。

9.  现在的父母需要知道,在 AI 推动持续变革的时代,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要从事的职业在其高中时可能尚不存在。所以,家长不该替孩子早早就规划好未来发展的路径,他们需要做的事就是培养孩子探索未知的能力。

10.  要想在未来 25 年在教育中培养创新文化,需要做到三点:对失败抱有更宽容的态度,更多地质疑权威,鼓励多元的观点。

11.  在未来,自驱力特别重要。目前,无论中美,基础教育都被填得越来越满,“虎爸虎妈们”把孩子的时间规划得明明白白,但这种教育模式缺乏孩子自己的思考——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他们到底对什么有兴趣、有激情。

12.  AI 会给这种被安排的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因为它会让迅速学习一项技能变得特别容易,AI 助理甚至可以随时提供各种所需的技能。但是,AI 不能替代的是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时的自驱力和方向感。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