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重塑了各行各业的竞争格局,也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内容创作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正引发一场意义深远的行业变革。
特别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不断迭代和技术突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迅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这种新型内容生产模式(AIGC)与用户生成内容(UGC)、专家/专业人士生成内容(PGC)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构建起多元共生的内容生态,为内容创作领域注入全新活力,开启了人机协同创作的崭新时代。
其中,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生成课程(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urse/Curriculum, AIGC/C)。
人工智能生成课程(人工智能自动化课程创建)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特别是像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帮助教育工作者创建结构化、定制化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大纲,设计和开发教育内容。
人工智能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根据学生的成绩数据、学习风格偏好以及人口统计信息等因素,结合教师、培训师、课程开发者的设计思路,分析教育目标、主题和学生需求,以自动生成相关的学习内容、评估活动、以及个性化的课程。
长期以来,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课程开发面临四大挑战:
1、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创建有效的课程材料/课程内容需要课程开发者投入大量的时间、经验和不断的修订。
2、知识筛选困境:受课程开发者自身局限,手工开发模式难以应对全球知识爆炸式增长
3、标准化局限: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难以适配多元学习需求,适应个性化、个别化、差异化教学的现实需求
4、评估滞后性:传统评价体系无法实时反馈学习效果
人工智能生成课程(AIGC/C)正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的:自动化开发结构化、个性化且引人入胜的学习材料。
与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手动课程开发不同,这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可以大幅度简化课程创建,减少重复性任务,并让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多地专注于教学。
教育工作者提供基本信息,如学科领域、学习者年龄组或技能水平,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课程工具生成清晰的、有组织的课程序列和支持材料。
借助AIGC/C工具、平台和应用,教育工作者与课程开发师可以快速构建新课程、更新现有材料或个性化内容以适应个别学习者,而无需手动编写每个课程或评估。
因此,教育工作者节省了时间,减少了行政工作量,并花费更多精力直接支持学生的学习体验。
无论你是设计在线课程、管理企业培训,还是为K-12学校开发教育项目,人工智能生成课程(人工智能驱动的课程生成)都能通过快速提供全面的大纲、课程计划,甚至针对学习者需求量身定制的互动活动来简化这一过程。
人工智能驱动的课程创建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通过互动内容传递增强学生参与度,能够大规模地覆盖众多学习者,并通过分析学生表现数据和反馈促进课程设计的持续改进。
人工智能生成课程(人工智能驱动的课程创建)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例如,企业培训、高等教育、职业发展、在线教育平台、非营利组织和K-12教育。
这些人工智能生成课程工具能够显著减少课程设计、开发/创建所需投入的时间,提高内容质量,并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当然,我们必须意识到,尽管人工智能生成课程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与挑战。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算法生成的课程可能存在知识准确性不足、逻辑漏洞、错误信息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知识传递和教学应用;
不仅如此,在人工智能生成课程中,数据隐私与版权归属模糊。
在课程生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训练数据来源、知识产权界定等问题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生成课程可能会导致教育同质化,抑制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化发展;
算法偏见还可能在人工智能所生成的课程内容中植入错误价值观,误导学习者认知,为教育公平性带来严重隐患。
无论如何,人机协同、多元共生课程开发业已成为未来的趋势。
在这一点上,相信大家都是有共识的!
您说是不?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