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AI)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
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的一项研究,到 2030 年,全球教育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 52 亿美元以上——仅在过去十年中就增长了近六倍。
然而,这对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意味着什么? 尽管教育技术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但是,仅仅在现有系统中添加人工智能工具还不足以真正彻底改变学习方式。
回顾教育科技的百年历史,这种打补丁式的教育创新,使得学校这架马车行进的速度愈发地沉重且昂贵。
问题不再是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是教师、学习者和管理者如何调整策略并重新构想传统做法以充分利用其潜力。
人工智能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自动化管理任务和提供数据驱动的见解的机会,但要实现这些好处,需要思维方式和教学法的巨大转变。
几十年来,传统课堂教学以死记硬背、标准化考试和教师将知识从前到后传递的能力为中心。但当今学习者(在许多领域被称为数字原生代)的需求已经超越了这些方法。
如今,学生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丰富的在线资源,他们对“学习”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而是希望根据个人目标量身定制课程,以动态、引人入胜的方式授课,并与日常生活中已经使用的技术保持一致。从交互式应用程序到虚拟学习平台,学生现在寻求的教育应与他们所依赖的数字工具一样灵活和适应性强。
与此同时,技术素养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想在全球互联且快速发展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学生不仅必须吸收信息,还必须学会如何批判性地评估、创造和利用技术进行协作。
传统的静态课堂结构、严格的时间表和被动的教学越来越不足以满足这些需求。相反,这种转变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优先考虑适应性、创造力和现实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技术的力量使学习成为一种真正变革性的体验。

图片源自inspiredoverseas.com,特别鸣谢!
人工智能已经并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塑造学校,改变教育。
如果经过深思熟虑地实施,AI 不仅能够支持学习者的体验,还能通过个性化教育、提供实时反馈和创建引人入胜的自适应学习环境来增强学习者的体验。同时,它还可以通过自动执行诸如安排和跟踪进度等任务来显著减轻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学和与学生的联系。
1、学校教育的核心原则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凸显了技术作为教育核心要素的重要价值。
2、在2023年11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沃顿商学院的Ethan Mollick 和Lilach Mollick 探讨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人工智能的七种不同方式:
人工智能导师(Mentor),用于增加知识;人工智能教练(Tutor),用于增加元认知;人工智能导师(Coach),用于提供平衡、持续的反馈;人工智能队友(TeamMate),用于提高协作智能;人工智能工具(Tool),用于提高学生成绩;人工智能模拟器(Simulator),用于帮助练习;人工智能学生(Learner),用于检查理解程度。
3、网上信息的丰富和知识获取的便捷性,使得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守门人。
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正在转向指导学生分析、综合和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4、人工智能正在通过自动化给予了个性化的可能性。人工智能通过根据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速度、偏好和风格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来促进这种转变。人工智能不仅仅用于个性化,它还以变革性的方式推动协作。
今天的普适技术早已经打破了地理和语言障碍,增强学习体验,同时建立跨文化理解。学生可以合作开展全球项目,分享不同的观点,并加深对他人的了解。
5、尽管自适应学习并非新鲜事物,但是,人工智能将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
学习管理系统 (LMS) 现在整合了人工智能,为作业提供实时反馈,准确预测学生成绩并改善课堂干预。
6、教师曾经是知识的传播者,现在,他们就变成了“学习架构师”、“探索的推动者”、导师和“创新领袖”。教师的使命正在从知识传授,转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道路。这种转变需要我们改变学习方式,强调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适应性,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种转变和演变涉及到设计富含人工智能的学习环境,以鼓励发现、创新和更深入的思考。
这种转变需要重新定义学校,需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教育学。
7、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他们不再是像一个空着的容器,在课堂上等待占据知识高地的教师去装载,他们可以依照兴趣、习惯、节奏和方式,更深入地探索主题发展能力
8、课程回归本源,课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AIGC(AI Generated Content)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融合催生了动态和自适应学习材料的产生。
这些技术进步为课程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生成课程(AI Generated Curriculum, AIGC)正在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知识生产的重要力量。
9、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系列新技能,必须成为具有良好人工智能素养的被人工智能赋能的技术派教师。
首先是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应用和局限性。其次,人机协同教学能力成为合格教师的基本功。
如前所述,人工智能正在通过自动化落实教育的个性化。然而,自动化系统不会取代培养同理心、道德成长和创造力的人类主导的教学。相反,这两者必须在现代课堂中相辅相成。
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人际关系、社会情感学习能力(SEL)、同理心等那些“柔软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所不具备的素养变得异常重要。
这就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10、学校必须优先考虑专业发展计划,使教师能够自信地将人工智能创新融入课堂,重点不仅仅是关注工具的技术方面以及有效实施的实用策略,还包括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技术伦理和技术向善。
教育工作者和机构必须优先考虑合乎道德的数据使用,同时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分析他们的进度。
通过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当前的技能和知识,学校可以确保教师将技术视为宝贵的资源,而不是滥用、过度依赖、或者感到不知所措而被其吓倒。
11、今天,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并非教育系统是否应该整合人工智能,而是如何快速、高效、深思熟虑、公平地整合与加以应用。
教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研究人员正处于这一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技术的力量、学校教育元素的细微裂变、学习的意义、以及教育的价值,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学。
12、学习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教学,尤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将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生成式人工智能让“对话”这种古老的教学传统回顾学校教育生态。
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性、好奇心、提问的技巧、人机协同智慧学习的素养,变成了其学习的重要素养。
13、传统的评价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评价的目的从单纯地“评价学生学习”,发展到“为了更好的学习而评价”,甚至包括“作为学习的评价”(评价本身就是学习)。
评价主体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评价中的功能日渐突出和鲜明。
14、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
从单纯纸笔测验,走向多模态考评。
15、摆在全球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不再是我们如何阻止学生作弊,而是我们是否拥有推动人工智能世界教育变革的学术领导力?
16、我们应该将人工智能视为教育(学习和教学)的伙伴,它能增强而不是取代教学中的人为因素。
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可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风格,从而增强学生的能力。
人工智能(AI)在教育环境中的部署正在重新定义教学、课程和学习范式。
17、学生学习准备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和家长乃至全社会,需要教导下一代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协作工具和生产力工具,以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学习绩效,并加深对学术诚信的理解。
18、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对学校、教育和工作性质的影响也日渐显著。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环境不仅会改变学习体验,而且还需要重新思考教学方法,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为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未来做好准备。
19、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严重,教育均衡与优质发展成为各个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
公平地获取人工智能资源对于避免数字鸿沟加深至关重要。
所有学生,无论其社会经济背景如何,都应该有机会从教育中的人工智能中受益。
20、人工智能有望彻底改变教育领域,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并增强学习体验。
随着教育工作者和机构探索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人们越来越需要了解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来支持和扩大教学实践,学校需要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的教育学和教育哲学。
颠三倒四,胡思乱想。
清晨起来,列出了这20条,逻辑上是没有的!思路是发散的(准确地说是散乱的),
权且作为一段酒后真言,与您分享!
期待您的批评指正!

彩云兜兰 华南国家植物园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