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一首诗;明天,是每个人心中的希望。
而邀请您一起玩的三位教授,都分别有一个标点符号雅号。而这雅号啊,是其中一位送给他们三位自己的。这三位教授分别都是谁呢?他们是:
逗号黎加厚教授、问号王竹立教授、以及惊叹号焦建利教授。
先说标点符号
在2011年10月17日的一篇题为《焦老师像惊叹号,黎老师像逗号,我像问号》的博文中,竹立老师写道:“一直关注焦老师的自留地、黎老师的东行记,一直在思考他们和我的异同。”
他说,“焦老师像一个惊叹号。对一切新事物、尤其是新技术都保持极大的好奇心”;“黎老师像一个逗号,在他的人生长句里,没有句号。他不断地追踪新思想、新观念,并以永不疲倦的热情大力推动新思想、新观念的实行。”“我呢,则像一个永远的问号,总是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总在不停的思索和尝试。”
教育技术学的三个标点符号教授
就这样,我们三个人都有了标点符号的雅号了。
后来,2013年3月24日,我们还在华南师范大学搞了一个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出场的“标点符号联欢会”。
在我们三个人中,王竹立老师是个诗人,曾有多部诗集出版。
王竹立先生近照
今天上午,在我们的微信群里,看到竹立老师发的一首题为《明天》的诗,全文如下:
明 天
作者:竹立
明天,我要和机器人恋爱
只是它越来越聪明
会不会看得上我
明天,我要让机器人为我干活
不过我所有的决定
都来自它提供的信息
明天,我想找个收入高的工作
结果我发现
所有岗位只招机器不招人
明天,我想回到人类的中间
才发现离开了机器
我早已寸步难行
明天,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机器
甚至我的大脑
也被机器置入芯片
明天,我不再属于我自己
而变成整个机器网络的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
明天,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
读了竹立老师的诗,我就突发奇想,胡乱模仿,照着竹立老师的诗,自己也码了一段诗(脸发烫,微红中….),也发在了我们的群里了。
焦建利 非近照
明 天
(根据竹立老师作品改编)
翻创作者:焦建利
明天,机器人注定会变得更加聪明
可无论它多么聪颖乖巧
我也不会跟它谈恋爱
明天,机器人绝对会为我们
提供更多的信息,
但无论如何,它始终都是人的奴隶
明天,我想找个收入高的工作
结果我们发现,所有岗位只要
会驾驭机器的人,而不是机器
明天,无论科技多么发达
我们始终是人类的一员
无论机器是多么的高级,依旧是人的玩意
明天,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机器
而机器也注定会越来越像人
但毕竟人永远是人,而机器永远是机器
明天,我不再属于我自己
可什么时候我们属于过自己
机器,或者你我,莫不是社会的螺丝钉
明天,太阳一定还从东方升起……
黎加厚先生近照
不曾想,不一会,黎先生也来了一首,以下是全文:
明 天
(根据竹立老师作品改编)
翻创作者:加厚
明天,我离不开机器人,
因为它越来越聪明,
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机器人还在努力深度学习!
明天,机器和我一起生活,
不过,我们分工合作
机器做我不能够做的事情。
明天,我的外孙女大学毕业找工作
结果她发现
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主任也是机器人!
明天,在大街上人们打招呼
所有的人都在互相问好:
哈罗!你是不是机器人?
明天,我发现自己就是机器人
我的大脑和AI融合
智能芯片都是国产组件!
明天,我欢呼新时代的灿烂,
整个地球变成了智能世界,
老红军梦想的楼上楼下,
已经变成了全球智能物联……
请你参加赛诗会
本来,娱乐至此就差不多了,谁曾想,黎加厚先生的提议,让这个本来局限于我们群内几个人自娱自乐的事情,变成了一个很好玩的活动。
黎先生的提议是,让更多朋友,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一起参与这个翻创活动,以创作的《明天》诗作,让中国老师们一起来畅想教育科技所带来的教育变革。
翻创要求:
1、请读者诸君,以王竹立先生的《明天》为蓝本,参与翻创大赛。
2、阐述你对未来教育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和教育观点。
3、要求突出想象力,若能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结合(例如,数学老师可以幻想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数学教学场景)更佳。
4、所有投稿文责自负,投稿不代表本平台及组织者的立场。投稿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具体可参照国家有关规定。
截止时间:
2019年10月1日
投稿方式:
在本微信公众号(ET2018A)结尾,以回复的方式投稿(请注意,不知在这里回复评论),参与翻创大赛。其他渠道投稿无效。
评审方式:
1、在本推文结尾点回复投稿,在所有投稿中,点赞人数多者入围,成为候选作品;
2、除了黎加厚教授、王竹立教授、和焦建利教授三位之外,本次活动拟邀请金陵馆长、张伟春副局长、李光良馆长三位一起,组成一个六人的评审团投票评选所有作品。
3、若两位作品投票出现票数相等,点赞人数多者胜出。
奖励奖品:
1、本次赛事将遴选出5-10位优胜者。
2、具体获奖人数将视参赛人数多少而定。
3、获奖名单计划在2019年10月15日正式发布。
4、神秘奖品暂时保密。
本赛事的解释权归组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