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机器中的鲜血》

台风天,广东沿海城市几乎全部“五停”。

在家躲台风。早上醒来,感觉似乎还是风平浪静的!狂风暴雨怕是要中午时分才到吧?!

清晨,分享一本好书,Brian Merchant 所著,《机器中的鲜血:反抗大型科技公司的起源》(The Blood in the Machine: The Origins of the Rebellion Against Big Tech)。2023 年出版,获广泛好评。

关于Brian Merchant

布莱恩·默钱特(Brian Merchant),作家、记者及专栏作者,

畅销书《一台设备》(The One Device)的作者。

现任AI Now研究所驻所研究员,作品见于《连线》(Wired)、《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哈珀斯》(Harper’s)、《卫报》(The Guardian)等媒体上。

曾任《洛杉矶时报》科技专栏作家及Motherboard网站高级编辑(该刊已停刊)。

他是VICE媒体旗下的科幻小说出版物Terraform的创始人,也是Gizmodo研究AI和自动化的特别项目Automaton的创始人。

Brian Merchant现居洛杉矶。 

https://brianmerchant.org

https://www.bloodinthemachine.com

关于《机器中的鲜血》这本书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一个历史镜片来审视我们当下的科技经济困境。

作者将 19 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卢德主义者(Luddites)的斗争与 21 世纪我们面对“大数据技术”(Big Tech)和零工经济(Gig Economy)的挑战进行了深刻的平行对比和起源追溯。 

Merchant 的核心论点是:

我们今天所经历的——自动化技术威胁工作岗位、财富急剧流向少数科技巨头所有者、工作条件恶化、工人权利被侵蚀——并非新鲜事。

这一切在 200 多年前的工业革命初期就已经上演过。

当时的工人们,即被污名化为“反对技术进步”的卢德主义者,其实并非愚昧的反技术分子。他们是有组织、有原则的工匠(主要是纺织工人),他们反抗的并非机器本身,而是使用这些新机器的工厂主和资本家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剥削工人、破坏他们的生计、无视他们的技能,并将利润极端地向上集中。 

书中详细叙述了卢德主义者如何组织起来,通过砸毁新式纺织机械作为策略性手段,来抗议低薪、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未经协商就改变行业规则的行为。

他们是在为经济正义、尊严和在工作中的话语权而战。 

Merchant 巧妙地将这段历史与 Uber、Amazon、Instagram 等现代科技平台进行类比。

他指出,今天的“机器”就是算法平台和自动化系统,

而“机器中的血”则隐喻着这些看似中立、高效的技术背后所隐藏的人类劳动、牺牲和被榨取的血汗。

例如: Uber 司机就像当年的纺织工人,他们的生计被一个由算法和资本控制的平台所主宰,收入不稳定,缺乏传统雇员的权利和保障。 

亚马逊仓库工人在严苛的算法监控下工作,节奏和效率被机器无情地驱动, 宛如过去那种压迫性工厂境况的重现。

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员,作为看不见的“血汗劳工”,承受着心理创伤以维持机器的“洁净”运行。 

因此,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为卢德主义者正名,并揭示当前科技经济模式的根源并非不可避免的技术进步,而是权力和资本的有意选择。

它呼吁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技术可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种更公平、更人性化、以工人和社区为中心,而不是纯粹以效率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路径。

它激励当下的我们像卢德主义者一样,勇于质疑和挑战科技巨头的权力,为构建一个更公正的未来而斗争。

关于这本书的评论

该书出版之后,广受好评。

评论普遍称赞Merchant将19世纪卢德运动与当代科技反抗进行类比的手法,称赞其为“开创性的历史类比,极具现实说服力” 。

NPR和《纽约客》等评论家高度评价了本书对“卢德主义者”的历史还原工作。认为它成功打破了“卢德主义=反技术进步”的刻板印象,有力地论证了他们的斗争本质上是为保护生计、技能和尊严而战的经济正义运动,这使得今天的科技工人活动家找到了自己的历史根源。

也有评论家认为,作者在本书中用小说般的笔触生动描绘了200年前诺丁汉、约克郡等地工人的挣扎与反抗,让人物和故事跃然纸上,使得历史细节读起来毫不枯燥,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情感冲击。

《连线》(Wired)杂志肯定本书是对硅谷“快速移动,打破陈规”文化和零工经济模式的直接而有力的抨击。它清晰地指出,优步(Uber)或亚马逊(Amazon)的商业模式并非创新,而是旧式剥削在算法面具下的重演,迫使读者思考技术的伦理边界。

批评的声音也不少。负面的评论包括:

“类比有时过于简化或牵强”,有时为了贴合论点而忽略了历史背景和技术的根本差异,简单的平行对比可能掩盖了问题的独特性。

“对技术带来的益处着墨不足”,本书采取了鲜明的批判立场,以至于几乎完全忽略了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创造的新型工作岗位以及为消费者带来的便利。

“解决方案和建议相对薄弱”,《金融时报》等媒体在肯定其诊断的同时,认为本书开出的“药方”相对模糊和理想化。Merchant呼吁系统性改革和工人权利,但对于如何在实际政策、商业实践或技术设计上实现这些变革,提供的具体路线图不够清晰。

少数历史学家则认为该书“倾向于浪漫化卢德主义者的行动”,可能淡化了他们暴力行动,选择性地突出了其正义性的一面。

绝大多数书评都认为《The Blood in the Machine》是一本发人深省、文笔出色且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著作。

其最受赞誉的是成功建立了历史与当下的深刻联系。

主要的批评则集中在其论点的平衡性和类比的精确度上。

但这些批评本身也证明了该书成功激发了关于技术、劳动和资本的至关重要辩论。

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焦虑日益加剧的时代,这本书的出现非常及时。

它迫使我们思考一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200多年前的剧本在今天换了个舞台又重新上演?

作者为我们所提供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强大的分析框架,尤其适合用来审视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

它通过回顾19世纪卢德运动的历史,为我们理解当前AI技术对社会、经济和伦理的冲击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它提醒我们,任何技术革命都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关乎权力、分配和伦理。技术发展应关注其社会与人类影响,而非仅仅追求效率和利润。

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发出一个行动号召,呼吁社会重新思考如何监管技术、保护劳动者,并选择一条更具包容性的发展道路。

作者Brian Merchant邀请我们所有人,开发者、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普通用户,都成为有意识的参与者,

去追问:我们正在建造一个什么样的科技未来?

这个未来为谁服务?

其中又流淌着谁的“血液”?

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而应汲取历史教训,主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设定边界、建立规则,确保其朝着包容、公平、向善的方向发展,最终让技术进步真正惠及全人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与时俱进,拥抱心技术,更要勇于批判性地选择和整合技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技术进行创造和变革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被技术利用,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福祉置于效率、生产力和分数之上,与全社会一道,共同捍卫教育的育人本质。

您说,是这个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