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在一起的时候,每每都有学科教师问:
“我究竟应该怎样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
“您能否给我们几个例子?”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面临很大的挑战:
第一,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小学的课堂;
第二,中小学的课堂,学段、课程、目标、教法不同,应用自然是五花八门了。
但是,作为一线学科教师,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于是,在我的博客上,在微信公众号里,我时常就特别留意和收集一线教师的创新应用。
来来来,今天给您分享江苏徐州的这位老师的案例,来看看她是怎么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把孩子们的梦想具象化,用AI 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未来”。
不少网友赞叹道:这才是AI的正确打开方式。
梦想在这一刻具象化了,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不啰嗦,来看保姆级教程来啦!
1、教师事先收集孩子们的照片(半身近照);同时要收集每一位孩子的梦想,让他们写下来他们长大后梦想的职业是什么?
2、注册即梦AI ;打开准备开始工作;

点选左侧“图片生成”,打开图片生成界面。
3、点选“导入参考图”,上传学生的照片;

在面板上选择“人像写真”,先选“保存”。
4、在左上交“图片生成”下方的输入框中,在“参考人像写真”之后,用文字描述学生所希望的长大的形象,最好描述职业特色,具体清晰,生成的图片更能适切地表达学生心目中的理想。
比如,“一位解放军女战士,全副武装,英姿飒爽。”
然后,选择“模型”,设置“精细度”,图片比例和图片尺寸,之后点选“立即生成”。
5、在即梦AI 所生成的四幅图片中选择一幅保存备用;

6、按照学生出场顺序,把学生本人的照片,AI 所生成的梦想职业的照片,依次呈现,就实现了视频号中的效果了。
除了这些用法,您还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用法?欢迎您跟帖分享了!

Photo by Lin @ X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