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哈佛大学立项成立“零点计划”。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立项这个名为“零点计划”(Project Zero)的起因和大背景是美苏争霸,这个项目的研究对象是艺术教育。
我们都知道,前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49年试验成功的,它比在1945年就试制成功的美国整整落后了4年时间。
但是,世界上第一个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的是前苏联,时间是1957年11月,而美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却是1958年。
美苏两国首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虽然只相差了83天,但是,美国人认为美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里,比苏联落后了一年。
于是,就有了《国防教育法案》。
在10年之后,也就是1967年,美国许多著名教育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美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是一流的,但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是落后的。
美苏两国科技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的差异,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
就这样,零点计划就顺理成章了。
1967年,由美国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发起,“零点计划”(Project Zero)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立项。
项目的初衷是通过对艺术教育的研究来提升思考能力和学习效率。但随着时间推移,零点计划的研究方向变为: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对思维方式进行研究。
零点计划的理论基点,是20世纪中期发展形成的认知主义心理学。其核心是认知——视艺术活动为人类的心灵活动。
“零点计划”,研究通过艺术教育实施智商与情商同时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培养,这只是大家都可以理解、接受的目标,而更重要的意义是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源头。
“零点计划”的出台和实施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了。
到现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零点计划已经发展成为该大学的一个研究中心,其核心主旨已经发展成为深究教育的多样主题,包括深度思考(deep thinking)、理解力(understanding)、智力(intelligence)、创造力(creativity)、以及伦理(ethics)等。
该中心透过各种项目如设计引导机制及教学促进理解等方式,与教育界和其他领域分享优秀的教学实践。
五十年多来,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研究者们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一直不断地在验证自己的观点:
加强文化艺术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它对于美国高等教育内容的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于今天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借鉴作用。
中大校园里陈寅恪先生塑像
Photo by Johnnie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