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古今中外皆有之。
“摩崖石刻”,实际是一个并联词组。
所谓”摩崖”,摩是刮蹭、摩擦之意,就是在山崖之上刮摩出一块平整的石碑,作为刻画之基。
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而所谓“石刻”,就是“刻石”,是在石头上刻画。
至于所刻画的内容,无外乎书法、造像或者岩画,
题材多为题名、题记、游记、赞诵、抒怀等等,除了记载历史,也可描写山河美景、抒发个人情感。
清人叶昌炽《语石》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
就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我国的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中国摩崖石刻的集大成者,为敦煌、泰山、武夷山等地。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摩崖石刻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透过散布于各地的摩崖石刻,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历朝历代篆、隶、楷、草、行兼备的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而且记载了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将人们拉回到久远的过去,品味不同时期名人志士和达官显贵游历名山大川时的心灵感悟和思想情愫。
摩崖石刻,见证历代不同地域人文发展脉络,记载了文化的传承。
登名山,品摩崖石刻,是其他国家的登山者们少有的独特的游览体验。
置身山间,峭壁之下,洞穴之内,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些不同历史时期的文人墨客徜徉于此,物我两忘,吟咏唱和,题辞勒石的景象……
丹心驻苍崖、题咏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