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研究速递:认知神经科学

by Johnnie Walker via Midjourney

超越固定和成长心智模型 

Fostering growth orientations in students’ identities as knowledge builders 

作者: Shiri Kashi & Yotam Hod 

固定和发展心智模型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心智模型,为人类的行为和发展提供了一个二元对比的理论框架。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基于该理论框架,对学习者转变为知识建构者的过程进行探讨。最近,两位研究者聚焦于一门研究生课程,通过分析课程中的学习者话语内容,对学习者身份转变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要解释学习者向知识建构者的身份转变过程,需要对原来的固定和发展理论进行修订和补充,新的5个要素分别是感觉、信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以及对改变的态度。不仅如此,研究还对调整后的模型细化为3个阶段,分别是固定心智、转向中的心智以及发展心智。研究最后指出,为了理解和支持当下的学习,将过去的二分法心智模型调整为一个流变的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许大脑真的是一台量子计算机? 

Experimental indications of non-classical brain functions 

作者: C. M. Kerskens & D. L. Pérez 

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彭罗斯曾提出过一个大胆的猜想,认为大脑产生意识的原理与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有关。尽管这个猜测受到了众多质疑,但仍有科学家在努力寻找着蛛丝马迹。最近,几位研究者将用于测量量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方法(磁共振)应用到人脑的观测当中。他们欣喜地发现参与研究的大部分志愿者的大脑,在进行短时记忆等任务时出现了一种诱发脑电信号,然而按照设想,由于采集地信号不同,观测量子系统的核磁共振本不应得到任何结果。因此,研究者推断这些脑电信号是由于大脑进行量子计算时的量子纠缠而产生。他们指出,如果大脑确实是基于量子计算的,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脑拥有超凡的面对未知、模糊决策和学习能力。

青少年熬夜导致问题行为和大脑发育停滞 

Development of morning-eveningness in adolescence: implications for brain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作者: Rebecca Cooper et al. 

熬夜和睡眠不足对青少年的损害到底有多大?最近,研究者报告了一项持续7年的纵向研究,他们追踪了209名青少年12-19岁的成长轨迹,通过定期的量表回访和前后两次的脑部扫描,研究者给出了这些结论。首先,12-13岁期间经常熬夜的青少年在几年后更容出现问题行为,包括攻击性、破坏规则和反社会行为;其次,经常熬夜的青少年的大脑白质并没有像正常人一样增加,而白质生长对于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出乎意料的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熬夜似乎并不会导致情绪问题。研究者指出,熬夜是一个典型的单向影响行为,行为或情绪问题并不会反过来导致熬夜,因此关键在于帮助青少年减少熬夜的情况。

责任编辑:Diaw Maxwell

151179674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