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继续聊如何使用ChatGPT。
在前面几期的《中小学教师ChatGPT实用指南》(1、2),相信越来越多的朋友都能够体会和认同这样一种观点:
以GPT-3为代表的这些大型语言模型将重新定义我们看待技术的方式,刷新和改变我们与设备通信和对话的方式,并将大幅度地降低人们获取和使用先进技术的障碍与门槛。
等等,就目前来说,用好 ChatGPT之类的大型语言模型的关键,还是编写、设计和构建提示语。
在《中小学教师 ChatGPT实用指南》2中,我们分享了一些简单易行可操作的方法。
今天,我们接着聊,
如何编写和设计提示语?
言归正传,那到底应该怎么编写这个提示词或提示语呢?
一般而言,在较高级别上,提示语可以具有以下任何一项:
指示、问题、输入数据、例子;
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用户在输入时必须包括 1 或 2。
其他几个都是可选的。
问题+解释说明
除了向这些大型语言模型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之外,用户所使用的提示语中的如果包含一些关于模型应如何回答问题的说明,那么,人工智能反馈给我们的成果可能会更符合我们的预期,令我们感到满意。
比如,你输入“如何编写中学语文《呐喊》一课教学设计?”,
可能就远不如你输入:
“如何编写中学语文《呐喊》一课教学设计?请给我应该包含的不同部分、教学流程以及相关的建议”
在这里,你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说明”,也就是希望它给予你的答案的方向。
指令+输入数据
比如,“基于以下关于我的信息,写一篇 包括4 段的文章:我来自西北农村。在我的童年,我经常转学,就读过各种学校,农村生活很艰苦。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心仪的大学,成为了教师。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毕业之后在陕西宝鸡的一所大学当老师。”
在这个比较长的提示语中,我给出了“指令”,“基于以下关于我的信息,写一篇 包括4 段的文章”。不仅如此,我还给予了它“数据”或事实。
问题+例子
在使用生成性人工智能中的这些大型语言模型时,用户还可以将一些“例子”,作为自己的“提示语”的一部分,输入到语言模型中。
在这个例子中,我在我的提示语中包括了一些我喜欢电影和不喜欢的电影。
“以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些电影:《让子弹飞》、《双旗镇刀客》、《速度与激情》。我不喜欢施瓦辛格的电影。你认为,我可能还喜欢最新上映的哪些影片?”
结果,它推荐给我的电影中真的有我非常喜欢的几部电影,其中包括《绿皮书》。
当然,除了这些提示语方法之外,还有更多的策略与方法可以使用。